第87章 答案是如此的高尚(3/4)
声音的来源处看出。
“思华,我明白了,黄线守备一事,为叔全力支持你。”张瑶总算是松了口。
“孩子们在排队打饭,他们用的饭盒不白给,饭也不是白吃的。11岁以上的孩子,下午可以去窑口拉砖,也可以去拉煤,还可以去拉煤灰填道路。各处都会在他们干活之后发筹子,5个筹子就能领一个饭盒,1个筹子可以吃一顿饭。学堂鼓励孩子们合作干活获得这些饭筹。再小一点的孩子,就不允许干活了,必须每日在学堂上课,每日管一顿午饭,校服都是免费的。我不是供不起这些孩子,而是想让他们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不劳者不得食。”陈燮一边走一边解释,张瑶淡定的脸上露出激动之色,频频点头。
“老爷好!”“老爷来了!”这两个问候之间的区别不明显,但是张瑶的感受截然不同,甚至是差别巨大。前者是张家庄百姓看见他时发出的问候,后者是给陈燮的问候。
“这个学堂,原则上只收张家庄的孩子,作坊里的工匠,不是本地人的,要坐满十年,他们的子女才能享受这个待遇。所以,他们的子女可以在这里读书,但是每个月要交一笔数目不太大的银子,才能享受同样的待遇。”陈燮说到这里,张瑶才明白,为何自己能看见这么多孩子。这些孩子,好多都是附近作坊工匠的孩子。只要在陈燮的地盘上,七岁以上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得上学堂识字识数。三年是底线,愿意让孩子继续读书的,就得交钱了。
“我媳妇给偷着做的……”葛老汉不悦的打断他的话:“遮掩个啥,不就是小米饭么?有了神医老爷,迟早全家能顿顿能吃上小米饭。”
葛老二心虚的看了看碗里的小米,老爹吃高粱米,他吃小米饭,这事情传出去可不好听。
很明显,张瑶和陈燮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站在陈燮的角度,他做的这些目的很明确,在不耽误挣银子的前提下,适当的提高张家庄百姓和工匠们的生活水平,打造一个依靠陈燮生活的相对较好的群体。这些人,毫无疑问是陈燮安全基础。没有陈燮,他们就得挨饿,就得卖儿卖女卖老婆,甚至这样都不能解决问题,最后走上饿死或者造反求存的道路。
做好事不留名这种事情太亏本了,陈燮不会干。弄一定道德高尚的帽子戴一戴,这个很必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