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谁都靠不住(3/4)
从,不会骑马不要紧,有驴子。一身便装,不紧不慢的出了城,踩着晨光奔着张家庄就去了。刚走没一会,路就断了,得绕个圈子走过去这一段,仔细一看是在修路。
听到英娘说起这个,陈燮的心情就不那么好了。孙承宗的策略到底行不行?坦白讲,有袁崇焕这个前车之鉴,再搞什么筑城蚕食这一着,真是不灵光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凭借现有城池,顶住后金就足够了。有钱筑城,不如花在编练新的能战的部队上头。孙老头这么干,无非是有以前的成功经验罢了。
刘庆则是另一个心态了,不是陈燮忙不忙的问题,而是怀疑这个宋毅勾结孙元化。尽管现在看不出来,但是在军饷的问题上,两人是有默契的。站在刘庆的角度看,今天你能在军饷的问题上出卖陈燮,明天就能惦记联合商号更多的好处。人心是没有底线的。所以在安置难民的问题上,刘庆就很卖力气,不是要讨好谁,这是在显示肌肉呢。不就是几万难民么?不是事情,老子养的起。这个时候宋毅和孙元化就得掂量了,如此巨大的能力,现在是用在难民上头,将来用在朝廷内,又是个什么结果?傻子才会认为,他们在朝廷里没关系。不然陈燮能一跃而至参将?之前不过是白身,明朝的武官再不值钱,也不会这么搞还没有人阻止皇帝胡来。这事情就不正常!
在明朝当一个剥削阶级,那是一点压力都没有。喝着酸梅汤,边上还有一个从城里找来的英娘,低声细语的说着最近发生的事情。主要集中在朝堂上,比如内阁里多了个温体仁,周延儒当了首辅,兵部尚书梁廷栋等等。崇祯年间的内阁,站的比较稳当的,就那么几个人。一个是周延儒,一个是温体仁,这两都上了《佞臣传》,还有一个就是后期的杨嗣昌了。别的内阁成员,跟走马灯似的,三天两头的换人。
宋毅打听过,只要是陈燮的土地,就不怕没井水浇地。这个人做这些事情,不知道救了多少百姓的命啊。如果仅仅是一个善人还好一点,要是个有野心的,后果不堪设想啊。想到这里,宋毅打了个寒战。文官对武官有天生的防范心态,这是自唐末藩镇之乱后,留下的历史教训,宋、明两朝都在矫枉过正。当然,文官们是不会这么想的,自身利益要紧。
“我的老爷,您可当心了,大明这些官老爷,个顶个的都是过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