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 劳谦君子(上)(2/4)
呼噜,也被这句话噎的捶胸顿足。直到喝过药寻递过来的一碗水后,才终于将那块卡在嗓子里的一大坨肉给咽了进去。
还有河理、迟意等等,所有人听清楚这句话的人,都被雷的呆若木鸡。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华夏文明里对于传宗接代的执念,始成于斯。
在那个自由奔放的时代,虽然还没有孕育出朱熹理学的糟粕思想。
人类更不会意识到,他们从生理成熟起,脑子里每天都在想的事,其实是生物界里最正经的大事。
只不过那个时候人们脑子里想的,都是“做事”的过程而已。
并没有认真去考虑过,如果放任这件事去发生后,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更不要说去正视当那个结果产生后,人类所应承担的责任。
文明与蛮荒的区别,就是后者仅凭本能去做事,行为全凭本能产生时的头脑一热去指引。
属于随心所欲的过程导向,结果只是作为一个必然产物去存在,与事先的过程并无联系。
而前者,会正视自己的本能。在清楚的知道结果后,由受大脑理智控制的行为去满足本能的需要。
属于未雨绸缪的结果导向,过程是为了结果服务的。
以饮食为例,处于蛮荒状态下的人类的饮食,是饿了才会想到要吃点东西。
而文明状态下的人类,则是我得吃点东西了,因为我不吃东西就会饿。
主动努力,去满足欲望,叫生活。
被欲望驱使,被迫着努力,叫生存。
几万年来,人类一直在繁衍。
但每个繁衍出来的后代,却仅仅是作为交配的产物去存在而已。
详细解释一下,就是说一个人类,无论其性别,一旦发育成熟后,就会有交配的欲望,在交配有了结果(孩子)以后,就会出于天性的去养育。
至于养不养的活,养不养的好,就要随缘了。
虽然在本能的驱使下,人类还是会努力的去尽到养育的责任。
但只要是对于这个结果(孩子)的事先无预料性,那么产生这个结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
直到女娲将“生孩子”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