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浮华名(1/5)
许明鉴猜的不错,景帝召见他果然就这两件事。
“朕看了你今日呈的折子,诸位将领的犒赏都很是合宜,只是有一人的甚是奇怪,朕在之前怎么没有听闻这个姓崔的军师?”
景帝看向南宫煊的眼睛带着淡淡的疑惑。
南宫煊认真解释道:“此人是庐州刺史府崔家的长子,平南之战中,三寄锦书,妙计退敌,两次救臣弟于生死之间,若不是他,陛下恐怕见不到臣弟了。”
庐州刺史府?庐州这个崔家世代为书香门第,前朝还出过几个宰相,朝廷重臣,太子侍读之类的,可如今也算是败落了,不过是一方州府,没有什么名气。
幸得庐州刺史崔怀衣这几年官做的还可以,以往的淮河水患年年扰人,五年前由他监工彻底治理后淮水沿岸的州府年年丰收,也算是大功一件,景帝难得记得住他的名字,不然恐怕提起来真的是一头雾水。
但崔怀衣的儿子,好似也没参加过科举,就算参加过科举那也是榜上无名之辈,不然景帝还是能记得住这样一个人的。
景帝:“既然这位崔军师如此厉害,那为何之前战报之中对此人只字未提?”
南宫煊:“阿崔他家教甚严,偷逃出府,投我军下,本不欲透露身份,也无意于功名,所以之前未曾提过。但这这些年大大小小的战役中都有他的功劳,臣弟不愿埋没如此人才,所以提了他的名字。”
这样一个凭空出现的人,一出来就要封侯,景帝心底如何安稳,自然诸多怀疑,百般猜测。
“即便如此,封个百户已然足够,你折子里写的可是庐阳侯啊。阿煊,你知道,封侯拜相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事。而且,平南之战你才是主将,若是一个军师的功劳盖过主将的功勋,这算是怎么回事?”
南宫煊的话掷地有声:“崔未铭之功,犹在庐阳侯之上。”
那眉目之间的一点坚定与执着,让景帝仿佛看到了当年跪在紫云殿外的人。
景帝的眸色瞬间一暗。
南宫煊自知语气过于生硬,恐怕景帝听起来会不舒服,缓了缓又道:“臣弟有愧,在南境这么久只稍稍进益一些,一直秉持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庸庸碌碌四年依旧不太懂谋略布局,这几年全仰仗崔未铭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