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三宝太监-郑和(3/4)
烈苦奈儿。
永乐九年六月十六日,郑和船队回国。
永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郑和受命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郑和率船队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等。
此次航行中,郑和船队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到达东非麻林迪。
郑和至其国后,宣读诏敕,对国王等进行封赐。
也是在这次航行中,郑和率明军及苏门答腊当地武装,击败并生擒阴谋篡位并率部截杀郑和船队的苏干剌。
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郑和船队回国。
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古里等国使者回国,郑和第五次受命率船队出发,送还使者并访问诸国,诸国中最远的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位于东非。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郑和受命送还忽鲁谟斯等十六国使者。
这次航行中,郑和船队正式到达祖法儿。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郑和率船队回到中国,暹罗、蘇门答刺、哈丹等国派使者随船队入贡。
永乐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七日,朱棣命郑和前往旧港赐施进卿之子施济孙官印和官服,令他接替已故父亲的位置。
朱棣即已病死,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下诏停罢下西洋事业。
洪熙元年,郑和受命率下西洋的军队镇守南京,而郑和本人也成为首位南京守备太监。
同年,仁宗病逝,明宣宗朱瞻基继位,要求郑和与王景弘谨守南京,郑和还受命负责修缮南京宫城。
宣德元年,郑和等奏请修理南京的天地坛等建筑。
同年,工部郎中冯春上疏请求为南京修造佛寺的工匠请赏,明宣宗认为这没有道理,且认为这是郑和指使的,于是令司礼监移文警告郑和。
宣德三年,郑和、王景弘受命将南京所存储的部分绢、布运抵北京。
宣德五年六月九日,郑和受命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郑和船队从龙江关启航前往福建长乐。出发前,明宣宗又敕郑和在出使过程中劝谕暹罗不要再侵扰满剌加。这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宣德八年,郑和在返航过程中于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