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桃花马上请长缨(4/5)
跨越千山万水,火速奔赴前线。
他们抢先一步在宣武门下扎营,与随后而来的皇太极大军形成剑拔弩张的对峙局面。
在那个危急关头,其他援军或是迟疑不前、或是尚在途中,唯有秦良玉,勇冠三军,率先冲锋,激励着士兵们奋勇杀敌。
次日,大将军袁崇焕的援军及时赶到,联合各地兵马,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化解京城的危机。
崇祯皇帝深为秦良玉的英勇无畏所感动,特赐其蓝缎绣蟒袍及黄缎绣蟒凤衫,以彰其功。
情感激荡之中,皇帝亲自挥毫,题诗四首,颂扬其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尽管后金暂时退却,但国家四周的动荡并未平息。
鉴于秦良玉及其部队展现的卓越能力,崇祯帝在接下来的十数年间,频繁委任秦、马两家将领为总兵,以应对各地频发的叛乱。
步入晚年的秦良玉,不得不面对又一次痛失亲人的打击——侄子秦拱明、儿媳张凤仪、儿子马祥麟,皆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史册之上。
马祥麟临终遗言掷地有声:“我誓与襄阳共命运,望母亲勿忧我安危!”秦良玉阅毕,赞声连连:“好!好!真乃吾儿本色!”
她不再仅仅是沙场上的将领,更化身为心怀天下的国之栋梁。
舍弃小家,以身许国,她承受的牺牲超乎常人想象。
她挺身而出,非外界所迫,而是深知国不安,家何以存?于是,自愿赴汤蹈火,即使末路在望,亦坚守正义,毫不动摇。
崇祯十七年,四川危如累卵,多城陷落,唯秦良玉孤守阵地不动摇。
她对麾下严词宣告:“吾一弱女子,受国恩二十年,今虽时局艰难,岂能以残年侍奉逆贼?凡投敌者,严惩不贷,株连九族!”
彼时,秦良玉虽已届古稀,威望犹存,令叛军首领绕道而行,不敢近其防区半步。遗憾的是,明朝国运已如风中残烛。
李自成占领北京,崇祯帝自缢,清军顺势入主中原,朝代更迭接踵而至。
南明两帝,隆武与永历,相继册封秦良玉为“忠贞侯”及“镇东将军”,寄望她能扭转乾坤,荡平乱世。
无奈,英雄已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