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一策害百年(二)(3/3)
明清两代,朝廷依旧在黄河治理上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不过幸运的是这两个朝代国力足够强。
尤其是明朝万历年间,著名的水利学家潘季驯开创性地提出了“束水攻沙”法。
从此人们总算可以对黄河携带的泥沙进行有效治理了。
终于,在清末铜瓦厢决堤后黄河彻底改道,北宋留下的烂摊子才算解决。】
【真不愧‘千古第一奇书’,一策祸害数百年。】
【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北宋灾难性的黄河工程原本是可以被避免的,许多技术官僚都曾上书提出警告。
第二次回河失败后,在徐州当官差点喂了鱼的苏轼总结得很到位:“汝以有限之材,兴必不可成之役。驱无辜之民,置之必死之地。”】
苏轼嘴里的‘东坡肉’瞬间就不香了。
【北宋皇帝们真的是:黄河虐我千百遍,我待黄河如初恋。
为什么皇帝会做出这种选择,原因很简单。
北宋思考的问题已经不是怎样击败敌人了,而是如何才能偏安一方。
国力孱弱,地缘不足,王朝因此暂时忍辱负重是可以理解的,但当满朝上下都开始享受这种感觉时,这个王朝事实上已经丧失了意志和希望。
黄河三次回河,即便不考虑水灾带来的巨大损失,消耗的人力物力放在汉朝也够打好几次漠北之战了。】
刘彻手一抖:“这、这、这宋朝竟这么有钱?朕真的酸了!把银子给朕,朕给你们灭了那什么辽、金,朕都给你们灭了!”
【然而北宋宁可把钱投入黄河天堑求得虚无缥缈的心理安慰,也不肯整军备战,这是不可原谅的。
事实上北宋的结局早在其尚且很繁荣时就已经被决定了。
宋朝就是这么一个奇葩又容易满足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