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君王死社稷(二)(2/4)
地最壮丽的王府,在连绵全国的战争中,几乎无不灰飞烟灭。
据太原总兵姜瓖亲见亲闻,农民军“凡所攻陷,劫掠焚毁,备极惨毒,而宗藩罹祸尤甚”。
让我们先来看看皇族人口增长最快的山西。
明末山西有晋王、代王两大藩王和西河王等多位郡王,皇族多达数万人。
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挥军进入山西,每到一地,首先捕杀皇族。
起义军攻陷山西平阳后,“西河王等三百余人遇害”;攻占汾阳后,也首先搜杀“宗绅”,以致“彼汾一方,几成罗刹鬼国”。
崇祯十七年初攻克太原后,李自成军“捕晋宗室四百余人,送西安,悉杀之”。这四百余人都是晋王一系的高级皇族。
接着,因为“恐宗人为变,闭门搜捕,得千余人,杀之海子堰,若歼羊豕”。
经过这两次杀戮,山西晋王宗室中的主要人物被杀殆尽。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军又攻取大同。
代王朱传齐以下的4000多名诸王宗室皆被杀,其他郡王也几乎没有幸免。
山西一地仅是缩影。事实上,尽管李自成以“不嗜杀”闻名,但是他兵锋过处,那些朱姓王爷几乎没有活下来的。
而张献忠军本以玉石俱焚为特长,所到之处,诸王扫灭,更是题中之义。
与众不同的是他在杀法上常有新创意。崇祯十四年二月,他攻取了襄阳,执襄王朱翊铭于南城楼。
朱翊铭跪地乞生,张献忠赐给了他一杯酒,说:“吾欲借王头,使杨嗣昌以陷藩伏法。”接着“杀之城上,焚城楼,投尸于火”。
崇祯十六年五月,张献忠克武昌,俘获楚王朱华奎。这次,他想出了另一个新花样——活沉西湖,宫殿楼阁近千间也被付之一炬……
在明末战乱之中,皇族的死亡率也创了社会各阶层之最。明末起义军诛戮明皇室成员,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坚决、彻底。
只要是朱元璋的后人,不论主动投降还是被动俘获,不论立地不跪还是苦苦求生,不论拒不交待藏宝地点还是痛痛快快地献出所有财富,结果都是一样:一律诛灭。
史书中涉及王府在兵锋下的遭遇,所用的词都是“尽”、“皆”、“合族”: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