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南明内斗史 一(2/4)
器的后世子孙感到愤怒。
【弘光朝廷仅存八个月,可是内斗却没有哪一天终止过。
史可法用自己的血肉保卫扬州城,最终殒命,被后人赞颂为千古忠良。
他的确是一位非常忠心的南明臣子,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史可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南京朝廷的兵部尚书。
南京作为第二首都,当时也设有一帮子大臣,格局跟北京一模一样,只不过南京没有内阁和皇帝,所以在南京群臣当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兵部尚书,也是实际掌权之人。
也就是说史可法一直都是南京朝廷的一把手,他们虽然在平时没什么职权,可是北京政府灭亡以后,南京政府掌握了天下大权。
不光是北京的大明朝臣都奔向南京,甚至连各地的赋税也都一起交到了南京政府。
史可法一下子成为了帝国的核心人物,那么为南明选择一位新皇帝,也就成为史可法肩头的重担。
当时可靠的人选有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桂王朱常瀛等等,这个时候朝中就形成了态度完全不同的两派力量。】
【再次点名崇祯,你自己殉国就殉国吧,应该早把皇子送到南京,这样也不至于南明为了皇位人脑子打出狗脑子。
首先潞王朱常淓被彻底排除在外,因为跟万历皇帝的血缘关系比较远。
朱常瀛是万历的亲儿子,福王朱由崧是万历皇帝的亲孙子,所以他们都是非常有希望成为帝国接班人的。
这个时候不少朝臣认为,福王朱由崧是郑贵妃的孙子,他老爸朱常洵是万历皇帝最喜欢的儿子。
当年东林党人为了争取让朱常洛登基,不惜跟万历皇帝死磕,当然也就得罪了郑贵妃。
这件事东林党人当然还记在心里,所以他们对立朱由崧是严厉反对的。
史可法是半个东林党人,他的老师是东林党,所以他也必须要照顾东林党人的心情。
于是史可法将朱由崧排除在外,他甚至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凤阳总管马士英,并且写了一封信,痛斥朱由崧的若干缺点,表示不能立他为皇帝。
可是没想到马士英却调转枪头,在四镇军阀的帮助下,将朱由崧扶上了皇位。
无奈之下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