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农民起义的得与失(3/4)
同指路明灯,为朱元璋指明了发展方向。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是朱元璋准备北伐时的口号,看看都看看,这才是正确的口号,这不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强多了。
李自成也要看好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坚固的根据地、充足的后勤补给、放慢脚步积攒力量,这是能成功地关键。】
【朱元璋深知根据地的重要性,他采纳了朱升的建议,下令加强防御工事的建设。
他命人在应天府周围修筑坚固的城墙和堡垒,确保后方的安全,注重训练军队,提高士兵的战斗力。
在朱元璋的精心经营下,应天府逐渐成为了起义军的坚固后方基地。
朱元璋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民的政策措施。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提高粮食产量;减轻赋税负担,让农民有更多的收入用于生产和生活。
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朱元璋还建立了完善的仓储制度,将多余的粮食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些充足的物资储备为起义军提供了稳定的后勤保障。】
【朱元璋深知过早暴露实力会引来强敌的围攻和打压,因此他采取了低调发展的策略。
尽量避免与强大的敌人正面冲突,而是集中力量消灭那些弱小的对手。
注重与周边势力建立友好关系,争取更多的支持和援助。
在朱升的九字国策指导下,朱元璋逐渐崛起为一代雄主。
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统一了江南地区。
随后他又挥师北伐,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朱元璋的一生当得上波澜壮阔。】
秦凌雪微微坐直身子,似要隔着时空对朱元璋致敬。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映照着过去,也启迪着未来。
通过回顾农民起义领袖们的传奇故事和失败教训,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领导农民起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它需要坚定的信念、明确的目标、长远的战略规划、稳固的后方基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