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两件永乐青花盘(3/4)
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
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呈色极富层次,铁锈斑深入胎骨。
同样的,底部也没有署款。
不过两个盘子从形制,青花发色、晕散现象、纹饰构图、器形、胎釉等特点来看。
曹子建已经知道了答案。
永乐青花。
永乐朝,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
同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华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之所以谢樟会认为这两件是民窑,可能在他的认知中,没有署纪年款的瓷器都不是官窑吧。
其实不然。
在官窑上署款这事,最早就是永乐朝开创的。
所以在明永乐朝之前,所有的官窑瓷都是没有署款的。
就比如元青花,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他们确确实实都是官窑,但从不署款。
不仅如此,永乐瓷器也并不是每一个官窑都有落款,大多数都是没有的,直到宣德时期才正式有了官窑署款的说法。
看着面前这两件永乐青花盘,曹子建觉得,不应该谢樟给自己磕一个,而是自己给对方磕一个。
毕竟这两件青花盘,太过稀有了。
尤其是那件永乐青花葡萄纹花口大盘。
要知道,在古玩陶瓷收藏界,一直有这么一个说法。
永乐青花盘,以三十公分者为常,四十公分者为贵,而四十公分以上者,世间罕有。
为世界公私收藏,华国陶瓷机构竞相争夺的至宝。
而且在青花纹饰上。
也有着‘五朵花’不如“一束莲”,莲不如牡丹、扁菊等花卉,而花卉又不若西瓜、葡萄等纹饰。
面前这个青花葡萄纹花口大盘,可谓永乐青花中的极品。
论价值,曹子建都觉得能跟那件康熙御制珐琅彩相比拟。
“谢樟为什么会拥有着两件永乐青花呢?”曹子建眼中露出了浓浓的不解。
不过很快,他就想到了谢樟说的一句话。
这是他挖树根吃的时候,从地下挖出来的。
在结合这两件瓷器没有一丝使用的痕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