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3章 未雨绸缪(2/3)
在眼皮底下伏击?再说,他只是晋王,不是太子,即便真有势力大逆不道要谋反,也是先对付他的父亲杨广,而不是他这个晋王!
“缓步前行,放慢速度!”罗昭云忽然下令,令众人不解。
但是他毫不理会士兵们异样的目光,让郭孝恪派出两伙斥候,往前面探路,同时让人拿了几套士兵甲胄过来。
暮色好像悬浮在浊流中的泥沙,在静止的时候便渐渐沉淀下来,越发浓郁了,慢慢地,天色像乌鸦一样的黑了。
罗昭云登车之后,对着晋王道:“殿下,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恐前方有伏兵!”
但罗昭云的灵魂来自未来,他又读了一年历史系的研究专业,所接触的论文和专著,可不是百度百科里所写的那些泛泛历史,其实许多专家,对隋唐历史都提出来重新考证的观点,认为李世民、杨广、隋文帝等形象,完全与真实历史不同。
罗昭云脸色有些严肃道:“殿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末将负责保护殿下与郡主之务,不想失责,当未雨绸缪!”
所以,没有人紧张起来,甚至觉得护送任务就要结束了。
后世皇帝纷纷效仿李世民,而且唐朝以后,皇权一度加强,由中央集权,到中央专权,再到君王专权的过程,所有权利集合在皇上一身,没有任何制约了,史官哪还敢真正去记录?
他的这一番言论,让晋王杨昭目瞪口呆,摇头苦笑,有些质疑难信。
罗昭云通过一些后世学者观点中,看到过这一个观点,就是隋文帝驾崩的时候,仁寿宫出现过宫变,杨勇的集团势力妄想恢复他的太子之位,不甘心就这样退出政权漩涡,被杨广以后压制,所以孤抛一掷,最后拼死一争。
晋王杨昭再次发愣,有些莫名其妙道:“这里后面有一万禁卫军驻扎,前方六七里外就是仁寿宫,更有数万禁卫军防御,谁敢在这里袭击本王?而且,伏击本王,有什么意义吗?”
罗昭云继续道:“倘若前方真的伏兵,那么后面的禁军,或许也靠不住了,说不定已投敌,回去自投罗网而已。”
在唐之前,内史官记录皇帝一言一行入起居录内,然后朝廷史官写正史的时候,会根据起居录来编史,这个起居录,是不能给当世的皇帝看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