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第三章 煮盐(2/3)
了。
在盐堆的旁边是十来辆鸡公车,就是后世的那种独轮小车,每车能推三四百斤,用这种木制独轮小车推着几十里去卖盐,也是桩苦差。
“谁去送盐?”[
嘴里发问,张守仁用手抓起一捧海盐,仔细看着。
都是颗粒很大的青白色的盐粒,看着就十分粗糙,毕竟是原始办法煮制出来的,工艺十分落后。在这里是这个样子,送到盐场后,盐场的人每百斤盐里还要掺上十几斤沙子再卖出去。
收盐是三钱银子一百二十斤,也就是一石。
出售的时候就是二两到二两五钱不等,而官盐的价格卖到百姓手里,就得再翻一倍。
盐价又高,盐又粗劣,直接产盐的地方获得的好处倒是最小,大头全在官府和大的私盐贩子手中,百姓吃不起官盐,就只能从私盐贩子手中买盐,所以在山东沿海一带,实力强劲的私盐贩子很多,就是靠着垄断私盐赚钱。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手中抓着一把粗糙的盐粒,张守仁也是若有所思。
这一世当然想做一番大事业出来,起步就是要先获得钱财。
没有银钱,什么雄心壮志说出来都是笑话。
自己这里没有良田,也不是商业发达的地方,人口密度也不大,唯一的好处就是靠海。
看来就是要靠海吃海了!
不过这种烧锅煮海出盐的办法,还真是落后啊……总得要想办法改良才是!
“回大人,是派世禄带人去。”
张世福答话,小旗官张世禄也是过来,给张守仁请了个安。
这两个低级武官都是穿着红胖袄,腰间挂着标明身份的铁牌和木牌。除此之外,也就看不出他们武官的身份了。
这个小旗官虽不多话,不过看着还算精干。
张守仁点一点头,吩咐张世禄道:“卖了盐,拿我的那份银子,全买了麦子回来。”
“是,小人转到即墨县城去买。”
盐场就在浮山所和即墨县之间,买麦子到即墨县城可以便宜一些,就是这一句话,就能知道,这个张世禄办事很精明,也不怕吃辛苦。
整个百户,除了张守仁最大外,平时依靠的就是两个总旗和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