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篇之争天(2/18)
与父亲并肩而行得高文见父亲坐在马上发着呆,不由好奇道:“父亲,您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额。为父只是想到当年离开京师之时,你大哥也仅仅才十岁,你也还未出生,如今你都已经娶妻生子了,光阴冉冉,为父当真老了。”
“哈哈!父亲,想必是近乡情怯,这二十一年未曾回京,怕是物是人非了吧!”
“物是人非?哎!就是不知家中如今是什么状况,这些年虽不断有书信往来,可终究是没有回去看过,你祖父和你大娘的坟茔……”
说到这里,高适不由得很是伤心,他自正帝登基之初的乾治六年被外派到寿州至今已经二十一年过去,期间要么战乱不断,要么镇守一方不得离开,居然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就连伯父高胜和发妻蔡氏病逝,都不得抽身返回。想到此处,不由一阵心酸。
高文自然知道家族的经历,这些年若非父亲在南方崛起,那被堂伯高表连累的龙门高氏怕是就真的要一蹶不振了。可这也让父亲默默承受了太多,就连他的大哥高修也吃了不少苦头。
当年高适发妻蔡氏病逝之时,高修仅有十一岁,而高适镇守庐水,正是局势紧张之时,轻易不得离开。家里只剩高胜次子高阚撑着门面,但是高阚也不过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叔侄俩在族人的帮助下帮蔡氏办理了后事。
后高阚觉高修若是在家读书,而自己才能平庸,无法给到高修很好的指导,为了高修的前程着想,应该送去到高适身边历练,而非只是待在龙门读书,便将高修送来高适身边,此时父子才得团聚。后高适又续弦了蔡氏堂妹,才又生下了二子二女,依次是高文、高倩、高怡、高穆。
高适的三个儿子中,长子高修文武兼修、性情沉稳,已经可以独挡一面,高适不在,就由高修执掌军队,主持襄河大局。次子高文,文采斐然,博学多识,一直都留在高适身边服侍。至于幼子高穆则还在读书的年纪,加上年纪最小,最受宠爱,所以性子跳脱、叛逆,但却唯独害怕大哥高修,所以高适就将他留在了庐水,由高修管教。
高适等人大约走了十日左右终于来到京师龙城,不等靠近城门,就有礼部官员前来迎接,然后直接安排到驿馆休息,等待明日上朝。
第二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