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寿篇之二帝(10/18)
大将军之职,可是却推不掉这虞国公的爵位。
先不说,多次拒绝朝廷的封赏会显得他有意划清责任,就这虞国公这三个字对于徐释,甚至海源徐氏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自他曾祖父徐盛起,直至他父亲徐文都承爵虞国公,这三个字带给他徐氏的荣耀,绝非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徐释纵是再清高,也无法拒绝这个爵位。
于是,徐释便以大寿虞国公镇东大将军的身份统领大寿东面齐、虞、越三州之兵,依旧是目前以高治为首的朝廷明面上的第一统帅。而高治也在徐释的协助下,在建邺站稳了脚跟,使得朝廷不至于无处落脚。
而高棣则在得到蒙女叩关的消息之日,就下令长子高但坐镇龙城,督西北三州,防备渝州、西域诸国。四子高宁坐镇东都偃城,负责物资转运,沟通四方,同时防备襄州及襄州以南。三子高霸最为骁勇,则坐镇东州,负责伺机攻打齐、虞二州,同时防备寿州。而次子高统则随父亲高棣自己则集结了十万弓马步骑渡河北上,准备一举荡平河北,拒蒙女于关外,此战若胜,则天下可定。
望着茫茫河边,高棣心中百感交集,想不到终有一日,自己还要驰骋山河来逆天夺位,想到此处,不由得对先帝太宗文皇帝是充满了恨意:“父皇呀父皇!论才能我胜过高治那竖子十倍有余,你看看!你看看啊!这江山他守得住吗?万里江山,不到半年,就半壁陷于我手!父皇呀父皇!你看着,这天下最终还是落在我的手上,我会让看到高祖武皇帝都未能实现的大业!我要让你九泉之下都要后悔!后悔将皇位传给了那扶不起的竖子!”
承平元年秋,肃王高棣北渡黄河,大败镇北军,得邺州全境。同时,蒙女破关,九围失守,蒙女五十万控弦之士长驱直入,迅速横扫原州。原州驻州都督吴政兵败身死,原州刺史蔡旭率领残余兵马一万三千人退守壶山关,派人向肃王高棣求援,表明愿意归顺肃王。肃王高棣得信,当即放弃打了一半的德州,快速挥师东进原州寻求蒙女决战。
高棣来到壶山关便快速接手全关防务,同时派出骑兵四处侦查蒙女动向。同时抽调两万水军沿河布阵,防止蒙女渡水直奔两京。
高棣一番调兵遣将算是将局面稳住了,而蒙女自进入原州也不急着将战果向四处周边扩张,反而是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