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寿篇之二帝(4/18)
徐释赶忙道:“谢陛下。”
高治与徐释其实在徐释率兵前去东州救驾之时就已经碰面,只是当时情况紧急,且高棣的追兵正源源不断地赶来,二人并未过多交流,后面徐释为了抵抗高棣,更是亲率大军拦在龙源道上,让长子徐志护送高治过江。高治也是到了今日才有心思仔细的打量徐释,不由得在心中感叹道:“昔日太祖高祖皆言,徐氏满门英才,果真如此,这徐释父子二人皆有英雄气概。”
高治在打量徐释,太后李氏也在打量徐释,见徐释眼观鼻鼻观心,老神在在的样子,便开口道:“此番哀家和陛下能得以保全,全赖徐卿之功,哀家还未来得及谢过徐卿呢。”
徐释赶忙俯首行礼道:“太后言重了,臣愧不敢当,太后和陛下此番南下乃是上天庇佑,洪福齐天,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而已,不敢居功!”
李氏微微一笑道:“徐卿过谦了。此番若非徐卿拒贼于东山,哀家母子怕是活不到今日。此番过后,徐卿就是我大寿柱石,有徐卿在,我大寿无忧矣。”
徐释把头埋得更低了:“太后这么说可折煞臣了。”
高治也笑着开口道:“母后所言亦是朕心中所想,徐卿当得母后一夸。近日,朕亦在想,要如何封赏徐卿才好,如今,母后既然说出了徐卿乃国之柱石,那就让徐卿名正言顺的当这柱石吧。”
高治说完就看了母亲李氏一眼,见李氏亦含笑点头,当即决定道:“拟旨,封镇东大将军徐释为正二品上柱国大将军,节制天下兵马,其子徐志为正五品齐州都督,其子徐承为正五品太子洗马。”
旨意一出,群臣默然。说白了,不是没人不想反对,而是反对没有用,不管徐释有没有挟天子之心,可在虞州地界上已经有了挟天子之实。若非徐释点头,就是来了虞州也没用,朝廷对虞州的控制力根本比不上海源徐氏这样的千年世家,太平时期当然没问题,可现在是大乱,若徐释愿意,只须竖起大旗,虽未必立马就能割据齐、虞、越三州为国,但左右三州在高治和高棣之间站队确实不难。可徐释没有那么做,而是亲冒矢石守在前线,为大寿正统守住最后的机会。若是有异心之人又何须如此。
就冲这一点,群臣也不会有任何意见,也不敢有任何意见。何况海源徐氏自大寿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