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寿篇之二帝(5/18)
国之初就被打压至今,要说没有一丝怨气那是打死谁都不信的,若是抚慰不力,难保没有别的心思。何况,徐释自封州接驾至今一直谦卑恭敬,恪守礼仪,如此行为也使得朝廷众人对他的戒心再减去大半。
可徐释却未必这么想,他自知他海源徐氏历来受朝廷猜忌,加上他也不是贪权恋势之人,对高官厚禄本就没多大渴望,破格升任镇东大将军已是意料之外,如今再得上柱国大将军更是连升两级,成为名义上大寿军方的第一大佬,要知道,两个月前的他除了一个业阳伯的爵位以外,可是什么官职都没有。这官升的实在太快太大了,说不定就是一次捧杀。
在他看来,朝廷给他的官职越高,就证明对他的猜忌越浓而已。哪怕现在没有任何端倪,不代表以后不会发生他不愿看见之事。君臣相疑最后的结果就是只能活一个。他徐释不愿做那弑君窃国之人,否则他与高棣何异?他又何须挺身而出,迎天子前来,强拒高棣于东山不得寸进?但若不行那大逆不道之事,如此发展下去,他也不愿将整个海源徐氏架在火架上烤。这是一个没有退路的选择。
想到此处,徐释干脆直接跪下道:“请二位圣人收回成命,臣万不敢受此封赏。”
徐释的态度被高治看在眼里好像很是受用,高治也赶忙从龙案后站起身来,快步走向徐释道:“徐卿,快快请起。”
不等徐释答应,高治已经来到徐释面前一把扶起了徐释并握着徐释的手道:“朕知徐卿心中所忧。徐卿放心,卿不负朕,朕亦不负卿。只要今后你我君臣一心,何愁天下不靖。”
徐释不露痕迹的收回了手行礼道:“陛下,臣并无顾虑,只是臣手无寸功,仗着陛下天威,侥幸拒敌,若因此窃居高位,恐天下不服,因此,臣绝不敢担此重任!还请陛下和太后收回成命。”
高治没有直接回答徐释,而是越过徐释直接望向在场诸位朝臣说道:“天下不服?朕倒要问问,尔等之中,可有谁自问治军之才在海源郡公之上者,皆可出列。朕的要求也不高,海源郡公半月时间组建十万大军,远赴千里,将朕和太后,还有你们迎来此地,将纵横天下的肃逆拒在东山脚下,不得寸进,尔等谁能做到便可自荐,朕可以考虑再封一个上柱国大将军也不是不可。若是做不到,又有何脸面质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