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寿篇之前夕(4/20)
些配合的世家,一时间,高棣和世家的关系又回到了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般的和谐。
此时的建邺也得到了高棣为了推行新政大肆屠杀世家门阀的消息,满朝文武哪个不是出身世家门阀,且多数世家门阀除去祖上兴盛之地,几乎都在龙城安家置业,都想在天下中枢占有一席之地。
所以高棣此次改革,波及的世家门阀颇多,几乎天下三分之二的世家门阀都遭受牵连,因此建邺众人无不因为家族被高棣清查感到愤恨,尤其安西李氏族人,几乎日日到太后殿门前跪地哭诉,嚷嚷着若再不北伐,祖坟都要被人刨出来之类的惨状。完全忘了当时被高棣撵兔子一般的慌不择路的南逃至此,若非徐释挺身而出收拾局面,怕是现在要么跪在高棣阶下,要么死在高棣刀下了。
刚开始皇太后李氏也颇为伤心,可时间久了也觉得甚是厌烦,她虽不懂兵事,可她终归出身安西李氏,安西李氏自大周以来皆以知兵著称,历代家主最低也是个兵部尚书,大多是以大将军之尊死后追赠三公的存在。以她的家世,纵然不知兵却也不至于没有一些眼界,在她看来,若是有北伐的实力又何须窝在江东?就算现在给他们十万大军能否东进打到猛虎关都难说的很。更别说,收复失地,入主龙城了。他们,皆不是高棣的对手,放眼整个南方,也就徐释尚有一战之力。但,也仅是一战之力!
李氏被吵得烦了,索性直接说道:“陛下如今亦可以直接做主,这军国大事你们找陛下商量便是,哀家一女流之辈哪里懂这些?”
于是这帮大臣又转头跑到高治那里哭诉家中惨状,请求高治下旨征集天下兵马北伐,夺回龙城,诛杀高棣以平天下之怨。
而高治却别有一番心思,他甚至颇为认同高棣的做法,他身为大寿开国以来第三位皇帝,自然知晓当年祖父高修制定的国策(科举取士)的目的,在这一点上,他的祖父只是开了个头,而且是仗着开国之威强行推动的。
毕竟高修威望甚隆,且对付世家门阀手段还算温和,所以不至于受到那么大的排斥。
而他父亲高震自高修篡周后,便被立为太子,便无缘战场。开国之初若无匹配的战功,往后得享太平就很容易威望不足,毕竟手下一班强臣猛将,若是威望不足,驾驭起来很是凶险。所以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