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寿篇之先手(1/22)
徐释战死的消息很快就传遍天下,北方的高棣自然第一时间就收到消息了。其实南朝四州九姓叛乱之时,高棣就知道了,当时就想点起兵马,无论直取南中四州还是直奔江东,想必收获都是不错的。可他也犹如南朝李太后判断的那样,高棣的后院确实起火了,他大肆屠杀世家的隐患显露出来了。
先是高棣治下州郡纷纷起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千年世家,虽然未必打着世家的旗号,但是这些动乱背后却都看得出世家的痕迹。
虽然起义规模不大,但架不住多,高棣的军队天天到处平叛,杀得血流成河,因为四处战乱,百姓也过得民不聊生,导致民间也纷纷揭竿而起。
尤其西北三州,没了安西李氏这棵参天大树镇着,其余世家门阀,各路豪强也借机打出旗号造反,其中夏、渝二州交界的汉庸郡,被一股势力占领,首领叫黎冠云,是汉庸郡宝仓县人士,商贾之家,微有簿资,读过几年书,也曾参加科举,奈何连试不中,只好回到家中从商。
因其头脑灵活,且颇有手段,很快便累计巨资,本来打算做个富家翁了此一生,却不料高棣在西北大搞清洗,西北顿时乱了套,他所在的宝仓县虽隶属渝州,却跟夏州紧挨在一起,夏州遭受兵灾,宝仓难免有殃及鱼池之祸。
其实汉庸郡是个大郡,共管属十三个县,因为高棣东进的原因,天下分为南北,而汉庸郡也因为分为南北,其中以西北门户定武关为界,关左八县依旧在南朝高治治下,而定武关和关右五县则归属于北朝高棣所有。
随着西北局势日益紧张,大量乱民涌入,整个汉庸郡也顿时乱了套,南朝渝州刺史刘贞与驻州都督李北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在临近定武关口的神武县布下重兵,一是加强防备定武关的北军,二是不让西北流民叛军进入神武县地界,确保汉庸南部八县乃至整个渝州不受西北之乱的波及。
同时定武关亦布有北朝重兵,轻易不敢调动,所以乱民也不敢冲关,结果关右五县就遭了大殃,尤其宝仓,是夏州入渝的必经之路,所以遭罪最惨,县令邓吉、县尉赵明惨遭乱民屠杀,守备营校尉韩志兵败南逃,不知所踪。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黎冠云散尽家财,召集县民抵抗乱民,很快就将宝仓的动乱控制住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