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寿篇之先手(4/22)
一点,朕确实不如他。”
高旦见高棣破天荒的夸起了高治,不由奇道:“父皇,这高治不过黄口小儿,此番算计南方世家之事怕是不是他的手笔,这背后想必还有别人给他出谋划策吧,否则,他能被我们撵到江东偏居一隅?”
高棣道:“此一时彼一时,彼时他刚刚登基,万事俱废,还没来得及着手布置就被我们打乱打蒙了,后面的兵败如山倒倒也不能全怪他,毕竟别说他,当时整个朝堂谁又能想到我们居然在先帝大行之际,仅凭西北边陲之兵就敢起事,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这一切终究是占了许多运气,如今能安坐在此,我都觉得跟做梦一般。”
高旦自然知道他们一路东进到底有多侥幸和艰辛,也颇为后怕道:“当时任何一个环节被他赶上了,我们都不可能成功入主龙城。例如当时东留王王叔撑到各地援军及时前来,我父子几人的性命怕就不保。”
高棣点头道:“从前我不信,如今但是有些信了,天子气运看似缥缈虚无之说,可在朕身上都一一应证了,别的不说,就单单蒙女叩关那次,朕几乎押上全部孤注一掷,所幸给朕赢了,否则我父子身家性命事小,天下崩裂才可怕!若无天子气运护身,朕恐怕都未必能挺过这些重重困难。由此,朕更加坚信,这天下最终必定在朕的手中焕发全新的景象。”
高棣说的坚定无比,高旦也不怀疑,父子两心有灵犀地看着对方都露出了笑容。
就这样在南北皆有动荡的情况下,天下也进入了算是和平的一个时期,短期内谁也没有能力北伐或者南征。都致力于整合内部。
高棣虽被四处烽烟弄的焦头烂额,但是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完全解决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只要他不去南征,高治短期内也不会北伐,且高棣是攻势,而高治是守势,开战与否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高棣手中。
高治就不一样了,徐释的死并没有让高治布局更加轻松,相反,徐释刚刚入土,徐氏族人就联名上书,请朝廷将虞国公的爵位封给踪迹全无的徐承,这也让高治更加确认,徐承根本就已经回到虞州,而且神不知鬼不觉间已经接手徐氏家主之位。
毕竟徐释父子是为国捐躯,且死的惨烈,为安抚徐氏,朝廷肯定要让徐氏后人袭爵虞国公,本来高治盘算是让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