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寿篇之先手(5/22)
志之子徐民袭爵,一来徐民年幼,短期内徐氏是团结一致也好,内部争斗也罢,都对朝廷构不成威胁,高治可以从容的布局分化虞州势力,将虞州握在手中。二来,也是做个样子给南方士族看,自己并不是针对南方世家,相反,自己还颇为重视南方世家。
本来旨意给到徐氏,徐氏并没有发声,在高治看来,这是一种默认。谁知,徐释尚未入土,徐氏族人却突然联名上书说徐民年纪幼小,不足以担此重任,要求改封徐承为虞国公。
高治本来想冷处理,先不予理会,看看徐氏什么反应,谁知徐释一入土,徐氏族人就再次联名上书为徐承请封,这让高治很是恼火。
在他看来,这徐氏表面是为徐承请封,实际是世家对君权的挑战,等于变相的告诉高治:“不是你天子想让谁当国公谁就能当国公的。”
高治若是答应,难免心有不甘,且对天子威严有一定的损伤,但高治若是不答应,把徐氏惹毛了,高治同样下不来台,他现在还不能跟徐氏翻脸,毕竟徐氏还握着着虞州军权,自己在人家的地头上,把徐氏惹毛了得不偿失。
正当高治未必头疼之时,一旁得薛栋看出了高治的烦恼,便放下手中的笔道:“陛下,此时不宜跟徐氏起冲突,不但不能起冲突,还要大加抚慰,不就一个国公么,给他就是。”
高治铁青着脸道:“朕明白你的意思,可是朕真的不甘心,他们怎么敢如此指使朕按他们的想法行事!看来徐释死的不冤,这海源徐氏当真跋扈得很!”
薛栋道:“为今之计,还是以分化为主,虞州本来也不是只有他徐氏一家,想出头的有的是人,陛下只要愿意,不怕没人跳出来。”
高治无奈道:“话虽不错,可知易行难,何况谁愿做这出头鸟,跟徐氏反目?”
薛栋道:“陛下只需留心,不难找到合适人选,这次且随他们的意便是。欲让其亡,先让其狂。捧得越高,摔得越重。陛下有大义名分,只要找到合适理由,自然有人愿意做陛下的刀子!”
高治双目一寒,咬牙切齿道:“也罢,就依良才之言,且让徐氏占点便宜,有朝一日,朕必定连本带利从他们身上讨回来!”
很快,建邺的旨意就快马加鞭发往海源,传旨的依旧是高治得心腹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