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晋江独家请勿转载(2/6)
先到小学那里打打地铺,这种天气也不冷,撑一段时间不是问题!而且我看很多同志都是青花乡人,家里不会连打个地铺的地方都没有吧?不”说到最后,他的目光瞧向了发言的人。
那人本来就是西村的人,闻言一滞,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建房的钱又从哪里来?”
郑驰乐说:“乡委还有钱。”
这下其他人也有意见了:“乡委的经费本来就少,要是再用这么一笔,下半年的财政就太紧了!”
丁于飞也皱起眉:“小郑乡长……”
郑驰乐说:“这就是我们要谈的下一个问题了。”他站了起来,“我以前在淮昌那边跟过一个项目,做的是山地药材种植的试点。我这段时间把我们周围的山头走了个遍,发现我们这边的森林是宝贝,正好给药材种植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所以我决定向上提交这个项目申请。”
有人显然关注过这方面的事,惊讶地说:“岚山我听说过,现在可是国家级的药材种植基地!”
有人则怀疑地看向郑驰乐:“郑乡长你才十几岁,真的参与过这个项目吗?”
郑驰乐说:“我也就跑跑腿。”他看了眼丁于飞,“乡委不是我的一言堂,可不可行还是得你们看过提案以后再来讨论,你们呆在青花乡的时间比我久,对青花乡更熟悉,可以在提案上再做进一步修改。丁乡长,你把材料发下去吧。”
丁于飞这才明白郑驰乐给的材料是准备怎么用的。
他立刻把油印出来的材料分发到没给人手上。
郑驰乐在众人翻看项目材料期间说道:“县里批不批这个项目还不一定,我的意见是我们在上交申请之前,应该先做完我刚才说的事。”
这显然是个艰难的选择。
青花乡的项目被打回来不是一次两次的事,申请项目款更是难上加难。究其根本,一是青花乡条件确实不够好,二就是王季伦那边的问题了——同等条件下,王季伦肯定会略过青花乡!
郑驰乐要求他们放弃现在住的好地方去挤破落的青花乡小学,肯定谁都不愿意。可郑驰乐摆出的鱼饵实在太香了,岚山那地方的成功谁都看得出来,虽然青花乡起步条件肯定不如岚山,但只要能让青花乡“脱贫”,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莫大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