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2/6)
外甥的思维跟你的思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这种不一致摆在同一篇文章里面总有些突兀,特别是属于你的那部分,为了保持整体的统一性,部分特点就不得不隐藏起来。”
郑驰乐没想到孟桂华还会去分析自己和关靖泽的稿子,有些受宠若惊。
没错,受宠若惊。
按照他的记忆,孟桂华在“前世”就是从奉泰出头的,到关靖泽当上淮昌市委副书记时,孟桂华也已经是贺正秋手下的一员能将。
贺正秋冒尖是因为他被很多人看好,孟桂华也一样。而且要说背景,孟桂华也是有的。以前有“两孟”的说法,一个是南方定海省的孟家,一个则是华北孟家。华北孟家到了这一代虽然没什么拔尖的人,但在华北省经营得很稳,孟家不排外,也不死抓着权利不放,跟很多任一把手都建立了良好而长久的友谊。
即使这一代大多平庸,孟家的根基却扎得很深,这一点在孟桂华迈入仕途之后就彻底体现出来了——年轻一辈里面没有比孟桂华走得更稳的了!
而且孟桂华跟关靖泽一样写得一手好文章,或者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说孟桂华以往日报那边投稿,贾贵成就会恨得直咬牙,因为孟桂华的观点太犀利,往往会不小心打了《民声》的脸。
“前世”郑驰乐没关注过这么个人,回来以后才开始对这方面的事情上心起来。他在贾立的推荐下认真看过很多人的文章,孟桂华也在其中。
贾立对孟桂华是非常推崇的。
据贾立介绍,孟桂华跟关靖泽走的是截然相反的两条路。
关靖泽的文章比较圆滑,在跟随陈老学习之前甚至是炫技多于务实,这样的东西漂亮归漂亮,难免有点空,跟贾贵成差不多是一挂的。
孟桂华刚好相反,他崇尚简明清晰的叙述方式,往往三两句话就能把最本质的东西点出来。而且孟桂华并不是莽撞的人,他很懂得怎么把握平衡,很好地把尖锐和苛刻在发表之前就彻底摘出去,最后留下的只有一阵见血的建言。
相较而言,郑驰乐也是比较接近孟桂华这样的风格。
被孟桂华夸了,郑驰乐笑了起来:“我有什么特点,做的都是小事情。”
孟桂华也笑:“我期待你在这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