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带回家(3/4)
这是什么,玉吗?”
林飞:“挺奇怪的东西,虽然不值钱,但研究价值很高。”
谢丹撇撇嘴:“那我们不是白忙活了。”
林飞笑道:“不忙,还有两个宝箱呢。”
说着,他又打开了第二个宝箱。
箱子一开,顿时金光四射,原来是一半箱的金条。这些金条是民国时期铸造的,十两重的金条当时被称为大黄鱼;还有一两的金条,称为小黄鱼。
民国时期,因纸币信用不高,政府从美国进口了金砖,融化后铸成了这批民国金条。
看来,这位青山镇的富翁生财有道,竟然积攒了这么多财富!要知道,当时一根大黄鱼就能在北京城买下一院房子!
他数了数,箱内因垫着干草,共有大黄鱼20根,小黄鱼150根。
林飞不禁好奇,青山镇的小富翁竟也这么有钱?
最后在箱底,他发现了一封泛黄的信。信上用小楷写了数百字,是白话文。
大致内容是,这些财宝的主人名叫李存信,祖上曾任县令,父辈靠祖上积累,在租界做了几年巡捕,后来贩卖鸦片,赚了不少钱。
后来被人揭发,他父亲就带着全家回到了乡下,也就是青山镇,买了田地建了房。
最后他写道,家人被恶人害死,生意也无法继续,于是将财宝沉于此。他还特意提到了那些玉砖,说是祖上当县令时镇压太平军时所得,但一直不明白其价值。
看完信,林飞默默地打开了最后一个宝箱。这个宝箱里装的全是书籍,不知道保存了几百年。
凭他的观察,这些书以明清时期的为主,偶尔还有几本是元代,甚至是宋代的。它们能够流传至今,实属不易。
至此,五个宝箱全部开启,古书和玉砖显然不值钱,但那些金条纯度较高,按市价估算,也能值上千万。
谢丹的兴奋感消退,有些困了,林飞让她去休息。而他则开始整理分类,方便搬运。
这次,林飞和谢丹一直睡到中午,起床时,谢丹的父母已经准备好了午饭。
吃过饭,林守望开着面包车到了青山镇,林飞便把打包好的东西搬上了车。
林守望下车,好奇地看了一眼谢丹的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