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未卜先知文出策(1/4)
太平军为何要从武汉前线撤兵呢?原来,太平军久攻不下武汉,又改攻他地。前线撤兵,包括九江、景德镇,安徽一些靠近湖北的地方也撤兵。太平军一撤,景德镇又将落入到满清的统治。
徐大保到了景德镇的河西,就听到其一起的邹远清转达的口令:“即刻撤出景德镇,回到天京去交令。”徐大保接到口令后,匆匆忙忙的与文风道长等人道别。再又火急火燎的与其同来的九人,购得十马车高档瓷器,又急急忙忙的撤出了景德镇——回到天京去了交令。
徐大保一方的人走后,徐四强、文风道长等人,又商量着去留的问题——各抒己见。你说留下好,他说走好……反正众说纷纭。
经过一番争论后,文风道长说:“诸位,停下来、停下来。听贫道之见解。贫道经过缜密寻思,觉得留下来到万年有益处。为什么呢?因为肖三兴的老巢在万年。他熟悉那儿的山山水水。虽然他在景德镇呆了不少时间,但还是故土难忘。他若是回到了景德镇,必然到万年去走一趟。若是又与程大人一路追赶太平军而回。必然做出浑水摸鱼之事——趁火打劫、趁机抢劫沿途人家的财物,反正遭殃的是沿途的老百姓。沿途的老百姓看到兵荒马乱,一方驱逐另一方,又会害怕打仗。有的能跑者,躲进深山密林中逃命。而跑不动者,都是老弱病残,自然留守在家中等死。而躲进深山密林逃命者,家中没有来得及拿走的财物、或者是拿不动的贵重物品,必将落入肖三兴之手。而那些留守在家等死的老弱病残,见到兵卒,也会藏头缩脑,害怕兵荒马乱的兵卒要了他们的性命。至于家中所藏匿之财物,他们也不敢与兵卒争抢。兵卒想拿什么,便让他们拿什么。只要不杀了他们,自然是好处。但是,肖三兴沿途抢劫来的财物,会放到哪儿去呢?贫道可以推断出来,他会藏匿到万年去。为什么呢?因为上次运往南昌,途中生变就是教训。再又为何不直接送给程大人呢?而是程大人暂时不敢收下抢劫来的财物。为什么呢?若是程大人收下了赃物,程大人也害怕有人告发他。到时候,经过上一级查询,他是人赃俱获,只有死路一条。如果没有收下赃物,他程大人可以把肖三兴推出去送死——做他的替罪羊。如此推断,肖三兴抢劫来的财物,会运到万年。等到没有了风声,程大人再会追究肖三兴抢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