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亲善(1/3)
陈宇在拉拢了居春晖后,开始入手了解苏州的官场背景。
他从居春晖那得知:知州名叫伍水良,在苏州为官已有十年,去年刚提拔为知州,一上任就雷厉风行的整顿了整个苏州官场,成了官场的风向标,上一任知府就是因为被其架空,又捞不着好处才辞官的,据说离开时给了很丰厚一笔辞官费。
伍笙是苏州的州判,也是伍水良的远亲,工作是辅佐知州处理日常事宜,先前的苏州外来人口失踪案就是其主办。在陈宇没来之前,在苏州他可谓是一人之下。
苏州下有七县,分别是吴县、长洲县、嘉兴县、昆山县、常熟县、海盐县、华亭县,这些县衙的知县以及苏州的一些主簿都是为官多年之人,很会见风使舵,如今的风向是知州定的,因此做事都看知州脸色。
陈宇作为现代人最为讨厌这种官风,因此专门设立一个官员考核制度。
就是在原有的政绩与品性考核之上,增加了一条处理投诉的制度,谁处理的投诉越多,完成的越好,也会列入考核项。
然而陈宇还是低估了苏州官场
当他的考核制度颁布后,许多官员原本压着的百姓投诉依然压着,现今他们还想法子找一些熟人或者下手专门上堂投诉,所有抚民的开支都由平江府(苏州首府)承担,结果导致官员更中饱私囊,民声更被压制。
陈宇起初以为自己推行的政策十分优秀,可在推行的一周后,他发现苏州的百姓精神状态还不如从前,于是他做了个别寻访,结果就是百姓看见官员比起之前更是害怕,没人敢说一句真话。
陈宇这才发现制度和政策对于这些人已然无用,于是他准备亲自动手整顿官场,第一步就是接触州判伍笙。
。。。。。。。。。。。
就在他准备登门拜访伍笙前,曾诗诗来到了陈宇的住宅。
见到陈宇的曾诗诗很是惊讶,他好奇的问道:“你怎么来苏州了,汴京的宇蒙雀馆你不用看着?”
曾诗诗回道:“呆子,来苏州看望你还不好吗?宇蒙雀馆有陈开蒙自己看着,我来是因为你汴京的那些家人和朋友托我向你问声好。”
被朋友们关心的陈宇此刻心里被暖到了,但他知道曾诗诗来绝不是为了打个招呼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