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千里驰援(6)攻城(中)(2/5)
等显然也穿了铠甲,头上戴着的还是宽檐铁盔,但依旧又有好几人被八旗兵的重箭射中。
不过他们也不能往后退了。
在张七的队伍里虽然很是重视人命,但接战后依旧鼓励勇往直前。
“上盾牌!”
蒯方一声大喝,五面一人高的大盾立即传了上来,最前面五个士兵立即举着盾牌继续往前走,后面的士兵则挎上了燧发枪,每人举着一面小盾。
既然都是燧发枪时代了,张七显然不会给所有士兵配备盾牌,但队伍里还有刀盾兵,自然就有相当数量的盾牌存在。
“叮叮当当”
霎时,箭枝落在盾牌上的声响不绝于耳!
“扑!”
很快,他们已经在距离石阶出口约莫十米的地方站住脚跟了!
一人高的大盾也狠狠地插在地上,并用盾牌下方的支架固定在地上,霎时就铺满了十米宽的街道!
如果此时城上的八旗兵有火炮的话蒯方他们这一次肯定要交代在这里了,但很可惜,他们手里大量的都是弓箭,连火铳也只有少数。
大盾上沿有着放置燧发枪的小垛口,在大盾、宽檐铁盔的遮护下,后面的火铳兵开始与城上的八旗兵对射。
就在此时,三门五十斤重的短管火炮冒死运了上来!
然后就是刚才一些环节的重复了,张维明依旧跟着火铳兵上来了,刚才从城墙上飞下来的一枚重箭狠狠地撞击在他的宽檐铁盔上,顿时将其撞出了一个凹坑,如果里面没有藤网做缓冲的话,此时的他应该晕厥在地了。
这也是精确性思维的一种,也就是有张七做他们头领,换作此时的任何人都做不到,对于明清两军来说,有一顶铁盔就不错了,哪里还会考虑到缓冲装置?
清军没准还能想到,但对于日益困窘的明军来说显然不会想到。
如法炮制的新一轮仰射开始了。
没有悬念,没多久,火炮就将正对街道的一段城墙上的敌人清空了,在此之前,富喀禅、杜敏两人早就躲到城下去了。
对于张七来说,之所以选择短管火炮而不是管径比在十以上的加农炮,也是原因的。
除了考虑到云南多山、机动性的问题,短管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