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 章 昌都人文历史(5/8)
水电站受损等。1991年6月中旬开始,昌都市内17个乡(区)镇普降大雨,个别地方连降暴雨,来势猛,雨量大,持续时间长,近十年来少见。据1991年7月18日统计,此次水灾造成昌都县冰震沟至金通公路110千米,埃西乡20千米严重塌方;俄洛至巴隆至沙贡公路近40千米部分地段塌方;大小37座桥梁被冲垮;妥坝电站拦河坝、折恩多电站引水渠部分塌方,40亩农田被冲毁,5间校舍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573万元。
地震
昌都市地处横断山脉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边缘地带。区域构造位于南北古陆在晚三叠纪结合后形成的澜沧江断裂带上,同时也处于区域特提斯构造带由近东西向转为近南北向的转弯部位,构造活动复杂且强烈,构造方向以北北西向为主。市境内的吉塘断裂(澜沧江断裂主断面)以及东侧的贡觉断裂等都属区域上重要的控震断裂,沿断裂地震活动频繁,但基本上以中小型地震为主。1950年以来,昌都市境内沿这些断裂发生过多次中小型地震。
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昌都市下辖10县1区,其中包括28个镇,110个乡,1175个建制村(居)。市政府驻地为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西路378号。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昌都市常住人口为760966人,其中全市家庭户共165万户,家庭户人口为6899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81,女性人口占4819,总人口性别比为10752。城镇人口占比为175,乡村人口占比为825。
民族
昌都市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地区。此外还有汉族、纳西族、侗族、苗族、黎族、白族、土家族、瑶族、布依族等21个民族[7]。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全市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709467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4940人,汉族人口为46559人。其中位于昌都市南部与云南省交界地区的盐井乡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纳西族民族自治乡。
语言
昌都地区的主要方言为藏语区的康方言。康方言内部可以划分为三个次方言,每个次方言下面再分若干土语。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