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章 嵩山(2/7)
°11′32″。嵩山是秦岭山系伏牛山系北支外方山的一部分,其西起洛阳龙门东侧,向东转向东北延伸至新密市境内。
气候
嵩山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蒙古冷气压,热低压,极地大陆高压和冷暖气团、太平洋副热带气团影响,春季雨少风多,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由于嵩山的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导致其垂向气候差异明显,嵩山山下年平均气温为143c,年降水量为563毫米;山上年平均气温为85c,年降水量8247毫米。此外,嵩山地区降水横向分布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夏季受太平洋高压影响,盛行东风;冬季受西伯利亚和蒙古冷空气团控制,盛行西北风;春季冷空气减弱,盛行东风;秋季时夏季风和冬季风均有影响。
地质
嵩山的地质遗迹以其岩龄古老、构造复杂、地壳完整、出露良好而享誉地质界,有“地质百科全书”之称。在嵩山不到4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连续出露着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变质岩和沉积岩地层序列,地学界称之为“五代同堂”。
在长达几十亿年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嵩山地区受到多次地壳构造演化。从宏观上讲,以“中岳运动”为界,划分为基底构造和盖层构造两大部分。基底构造包含嵩阳运动、中岳运动,盖层构造包含少林运动、加里东运动、华里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
嵩山的太古界、下元古界地层构成该区基底,岩层走向近南北,晚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构成盖层,岩层近东西向展布。
由古元古界嵩山群开始,不同时代地层中均保留大量代表性生物化石,主要包括嵩山群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柱状、墙状和树枝状叠层石;五佛山群中的蓝藻、绿藻及带藻化石;寒武系和奥陶系的三叶虫及角石类化石;石炭系、二叠系中的腕足、珊瑚、有孔虫、介形虫、海绵等动物化石以及节蕨纲、真蕨纲、种子蕨纲、石松纲、科达纲等植物化石等。
地貌
嵩山的地貌变化丰富,山体自西向东横亘于豫西山地东部,奇峰连绵,陡崖嶙峋,河谷交错。主要包括峰林地貌、黄土地貌、构造地貌、流水地貌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