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宇宙能量之降温之前的燥热(2/3)
,不登大雅之堂。那么冯导作为一位文艺的电影人,难道真的不懂什么是“雅”么?
这个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冯导在片用剧情告诉了观众他对“雅”的思考,很明显,“雅”和“俗”既然是对立,那么“不俗”难道就可称之为“雅”么?当然不是!这显然只会导致荒谬可笑的事情发生,就像片中那位大俗导演跑到脏乱差的地方找雅结果只能惹来一生病痛,几乎送命。那么一味复古或者全盘西化难道就可称之为“雅”了么?这明显也不是,这会导致“食古不化”乃至“盲目盲从”,这都是愚驽之辈求“雅”的误区。
其实雅和俗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嘛。那么真正“雅”必然要有所传承,然后有所意境才行,就像片中那位和弹棉花的民工换血了之后的大俗导演,他虔诚而专注的把弹棉花变成了一种行为艺术,弹出了美感和超越平凡的境界,成了一种表演,自然而然一种“雅趣”就由此产生了,然而冯导对这种“雅”的态度是嘲讽的,甚至调侃当今弹棉花的都是春秋时期俞伯牙的后人,因为冯导认为这种行为艺术“云里雾里”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高雅”居然忌讳那些欣赏的人们看明白看懂,这实在是太容易脱离群众了,这种没有用的“雅”其实毫无意义。
既然这么些“雅”都不能称之为“雅”那么冯导的高雅又到底是怎样的呢?或者怎么才叫“雅”?在电影的最后一个道歉章节里,冯导为我们展示了他的雅,优美的文字结合着当下人们正面的环境问题,抒发了冯导这位心怀真挚的文艺青年深深的忧虑和无奈,令观众一目了然,然后被打动、被感染,为之共鸣,陷入沉思。没错!这才是我们需要的“雅”这才是电影应有的“雅”,这种“雅”才有意义,才值得艺术来演绎,值得观众去欣赏。由此可见冯导从来就不是个俗人更不是个俗导,他非常明白超俗的雅不可离俗的道理,而他俗了这么多年,其实真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腔苦闷在心头难以启齿吧。
而冯导在片中讨论“雅”和“俗”之时,还明确的告诉观众,乏于天赋的无才之人最好不要去求“雅”,能把“俗”顾好就很不错了。就像相声,好的相声段子总是雅俗共赏的,而传统的相声艺术大师们那些经典的相声段子里都是以通俗为主,雅只是其中的点缀。而很多相声大师一辈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