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大新科技院(1/3)
丁宝桢缓缓走到府衙大厅,上次因为眼睛问题没能看清楚这个人长啥样,这次一看,想不到,此人竟然这么年轻。
“教主,听说你有事找我?”
石达开了看了丁宝桢申请,这里面还提到如何将华夏的工业搞起来,显然,这是日后主持工业革命的好人选。
“先坐!”
石达开端起茶杯,放在了丁宝桢的座位旁。
“同志,今天把你叫来,想问问你如何看待我朝当前的工业现状?”
丁宝桢被这个动作吓了一跳,想不到,这个人是一点架子都没有,这放在清廷,相当于皇帝给你递茶,《发展论》上写的,看来都是真的,并不是为了忽悠人。
丁宝桢放下手中的书卷,回答说:“唉,我朝工业尚处萌芽,与西洋诸国相比,实乃天壤之别。若不奋起直追,只怕未来只能一直挨打。”
这些天他一直拿着《发展论》,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本书都快被他翻出包浆了。
石达开点头赞,道:“确实如此,那你觉得要如何改变这个现状?”
“依我之见,欲开展工业改革,首在培养人才。我朝学子多注重诗词经义,对工业技术知之甚少。若要先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可以将他们派遣至西方学习,再设计工业学堂,方能奠定工业基础。”
石达开觉得丁宝桢的思想确实比较超前,这不就是妥妥的留学生。
“宝桢同志,你这思想挺前卫,不过,我们现在不仅可以派遣人员外出学习,还可以把洋人请过来教我们造机器!”
丁宝桢想过这点,但是洋人会愿意吗?洋人跑来教学,这是闻所未闻的。
“可是,他们会千里迢迢来这里吗?”
“有钱能使鬼推磨!”
“教主所言极是。”
“除了培养人才外,你还有啥对策?”
这对话,简直跟现在考公的策论一样。
丁宝桢自然也不傻,他也听出来,只要自己这次表现得好,后面就能被重用,距离他的梦想就又进了一步。
“除培养人才外,还需引进西洋技术。我朝工匠技艺虽精湛,但缺乏西洋的机器设备,生产效率难以提高。若能引进先进设备,加以消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