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是敌是友暗通款曲(1/4)
队伍再度启动,韩建带着自己的百多名亲兵做前锋,李晔坐上他带过来的六匹马拉的撵车居中,崔耀威率领大内侍卫在边上保护,龙五和申无畏一前一后。
李晔单独询问了司马邺,后者给出的答案与韩建一模一样,神情又不似作伪,只得权且相信两人。
一路无事,天黑前顺利到了驿站,此处已经属于京畿的交通要道,是故驿站的规模较大,又是新近才修建起来的,让队伍好好的休息了一晚。
次日清早,队伍出发没多久,地平线上就浮现出一道漫长的黑线:长安城的外城郭。
长安承载着大唐帝国的辉煌与没落,同样承载着昭宗的梦想、激情、困顿、无奈和悲伤,虽然李晔想极力克制这种不属于自己的情感,可惜却无能为力,渐行渐近,眼角竟然湿润了。
崔耀威家破人亡,仓皇逃离长安,堂堂的宰相之子,不得不隐姓埋名,如今随着皇帝重复京师,心中与昭宗一样,五味杂陈。
时近正午,长安城门已经清晰可辨,这时,龙辇咯噔咯噔跨上一座长长的石拱桥,李晔俯瞰桥下汩汩的流水,随口吟道: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崔耀威听了,悄悄扭头拭去眼角的泪痕,轻声道:“陛下,微臣以为我大唐远未到穷途末路之时,如今上有老祖庇佑,陛下英明神武,下有我等戮力同心,天下百姓又期盼能早日得享太平,定能复兴国祚。”
李晔点点头,“朕也是这么想的。嘿嘿,所谓触情生情,不知道怎地,到了这灞桥之上,李白的这首《箫声咽》便冲到嘴边了。”
崔耀威忙道:“陛下满腹经纶,自然的事。是微臣多虑了。”
说话之间,李晔发现前面的队伍不知何故停了下来,望了下崔耀威,后者连忙策马上前。
这时,龙五和申无畏全都下令戒备,没多会,韩建急匆匆地催马而来,在马背上冲着李晔躬身行礼:“陛下,臣有急事禀报。”
龙辇停在灞桥中央,漫长的队伍横跨河道两侧,是个伏击的绝佳位置。
李晔望着韩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