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吴家有女初长成(5/6)
扶点了点头道:“你二人八字相合,吴苋这丫头又有大富之相,你二人的姻缘乃命中注定,既如此,请公子准备聘礼,老朽这就去准备六礼之事。”
“是。”刘瑁躬身应道。
随着董扶的出面,刘吴两家的联姻就成为了既定事实,双方进行了正式的纳彩、问名、纳吉、纳征,随着纳征的进行,婚期也随之确定,定于本月的的丁未日。
随着婚期的确定,绵竹城内开始了张灯挂彩,准备迎接州牧的三公子大婚,婚礼的主角之一吴苋也就此深居于自宅中,不再外出,开始了婚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刘瑁这一个多月同样忙得够呛,他以前就知道古代的婚事复杂,但是他却不知道结个婚光准备都要准备一个月之久,而且在董扶告诉他结婚当天的礼仪后,他呆滞了半天后,莫名的从嘴里冒出了一句“尼玛啊!”让董扶不明所以。不过至少现在一切已经就绪,只等几天后的迎亲了。
汉代婚礼遵从秦朝旧制,走的是三书六礼的路子,六礼指的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迎亲,其中纳彩是向女方求亲,并送与礼物,种类的数量则由各家的财力决定,而刘瑁身为益州州牧之子,自然不能寒酸,彩礼极重;问名和纳吉通常放在一起,也就是俗称的问八字,将两人的生辰八字得到后进行卜算,查看是否相克,不过一般来说只是走一个过场;而纳征就是女方回礼,后世所称的嫁妆正是指的这里,而吴懿身为现在的益州第三号人物,位高权重,给予的嫁妆自然不能小了,而这次的聘礼和嫁妆也是益州数十年以来最贵重的一次;请期即挑选良辰吉日,迎亲即是接新娘,这就被称为六礼,是中国古代娶亲必须的过程。
三书指聘书、礼书、迎书,分别是在纳吉、纳征、迎亲时所用文书,性质等同于今天的结婚证。
很快,就到了双方商定的良辰吉日,这一天,天还没黑,满街就挂起了大灯笼,许多老人,妇女带着儿子、孙子走到外面,对着前方的迎亲车队议论纷纷,许多民众高声欢呼着刘焉和刘瑁的名字,以表示对他们的拥护与庆祝,刘瑁的大婚,就这样开始了…
附吴皇后记载:
《三国志·卷三十四·蜀书四·二主妃子传第四》:兄吴壹,少孤,壹父素与刘焉有旧,是以举家随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