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分工行事(2/3)
因此,硕河与当地百姓的粮食产量息息相关,百姓们想要年年都是硕果累累的大丰收年,便把这条河取名为硕河。
硕河不大,但也有十多米宽,如今夏季却久未下雨,以至于水量不足,河水只是静静地流畅着。
江珣看了河里的水好一会儿,才与工房书曹商量怎么将河里的水引到离河较远的田地里。
江珣的计划是将那些难以得到河水灌溉的农田划分为单独的一块,挖出一条沟渠,从地势高的地方挖到地势矮的地方,最后再返回到硕河。
整体来说,并不会影响到硕河整体的水量,也不会影响到到清江总体的水量。
按照江珣和工房书曹的商议,再加上颜子苒的建言,这条渠道中间还得再挖出三个池塘,作为蓄水池之用。
蓄水池能够防洪防旱,一举两得。这儿时常发生水灾,有了这三个蓄水池也能够降低水灾的危害,延缓洪水对周遭的侵害。
这三个蓄水池分别位于渠道的上中下三处地方,尽可能选择在较为偏僻的地方。
江珣和工房书曹已经确定好了渠道的大致走向,众人只需沿着水渠的走向寻找适合地点,挖成蓄水池即可。
这些蓄水池不仅要挖得深,还要宽,而想要将里头的水引入到下一阶段的水渠和蓄水池里,那就需要水车了。
江珣与众人都商议好了开渠和挖潭的地方,让颜子苒都看了一遍,确定没问题之后,又商议起水车该修建在什么地方。
水车主要功效就是将低处的水运送到水渠里,所以设置的地方得要挑选好。
但周遭耕地实在太多,又十分零散,这条水渠不可能穿过每一亩农田。
所以众人还得从这水渠再延伸出去一道道小水沟,不需要用水的时候就把水沟堵住,需要用水时掘开缺口即可引水灌溉农田。
一通盘算下来,这起码得花费个把月的时间,便是颜子苒也觉得这是个大工程。
众人这么一番商议,都有了相关的负责人。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干劲,就想着干出点实事来,好让百姓们知道他们是好官。
众人纷纷琢磨着该如何让自己的活儿做好,好在江珣面前邀功。
颜子苒只是个幕僚,自然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