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火了(2/3)
在听取汇报现场中,全县参与观摩的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终于又再次见到连张远飞书记都表扬的ppt汇报模式,就是有点不好,出钱出力的出境有点太多,没出钱出力的看了个身边“个人秀”,西乡党委政府真是小肚鸡肠。
在产业观摩和群众座谈时,虽然大家都知道今年西乡的农产品很火,西乡人走在大街上用洛县话来说——老牛了。可是现场西乡扶贫站主任、西乡新村扶贫开发第一书记林清言,据说还是西乡党委王峰书记的联络员的小年轻人给观摩团介绍时真他妈能吹牛逼,也不怕把牛皮吹破了。
“尊敬的张书记书记、各位领导,大家中午好。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西乡新村坝子扶贫农贸产业基地,基地占地面积500余亩,是西乡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种植早熟蔬菜、玉米、西乡麒麟西瓜等作物,今年年产值800余万元。”
卧槽,这么多,一亩地差不多挣了元的收入,怪不得我家那婆娘天天到洛县农贸市场上买菜时说西乡的菜又贵了,西乡这群奸商。要知道现在洛县农村每亩土地收成也就三四千元。现场大多数局长、书记心想。
“新村现有500余户群众全部加入基地合作社,基地采取群众+合作社+商户的合作销售模式,每年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取30的收入也就是240余万元提作村集体发展经济基金,用于全村基础设施、困难救济等公益事业发展,抽取30作为来年产业发展投入,剩余40作为村民入社分红,今年各家各户分红6000多元。”
张远飞书记听到这,急忙打断“小同志,听你这么说,今年新村不就是可以全村脱贫摘帽了?你这数据是真实的吗?”
“张书记,数据绝对真实。我们每一笔销售的收入和每一笔投入都有数据可支撑。根据目前的情况,可以说我们西村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扶贫线,但还达不到脱贫的标准。”林清言解释道。
“哦,这又是什么道理?”张书记接着问。
“我们西乡党委政府认为,一个贫困户要达到脱贫的标准,不仅软件上得去,硬件也要过得去。老百姓收入高了,但是各种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有的房屋不够安全、饮水还不卫生、道路还没硬化等等,有的家庭成员还有生大病的,娃娃还有上学的,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