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王安石变法,一场注定失败的变法(3/4)
权这法子也是他想出来的。
前中期干的还是不错的,只是到了后面赵光义登基后,他帮赵光义扫除了很多政敌,诬陷忠良的事情没少干。
其次就是吕端,他的功绩,就是让宋真宗平稳的继承了皇位,然后就然后了。
没错,就这么一件事情。
倒是李沆这个有些名不见经传的北宋丞相,是真的很厉害。
他是坚定的主战派,在死之前,甚至都已经预判了宋朝后面的事情。
还一件件的留下了谏言,比如在辽国的问题上,他是坚决表示不能讲和的。
一旦讲和,以宋真宗的秉性,必定会开始走向荒唐。
哪怕就是暂时讲和了,也要积极备战,随时准备再次开战。
另外还要多多准备一些小事,什么马匪山贼的事情,不停的递交给皇帝,不能让宋真宗闲下来。
李沆那是和王旦说了很多,结果这王旦是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李沆让他准备些小事给皇帝,别让宋真宗闲下来,结果王旦觉得这些小事不用麻烦皇帝。
于是,在停战之后,宋真宗就飘了,先是把泰山的名头搞臭。
然后又大兴土木,大搞宫殿建设。
这会再劝已经是晚了,到这时候,王旦才后悔,但也只能说一句,李文靖真圣人也。
最后就是王安石,范仲淹,司马光这三人了。
这三个的评价就有好有坏了。
范仲淹其实没太多好说的,主要是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两个对头。
王安石变法,有人说这玩意足以让大宋变成富国,变成强国。
也有人说,正因为他的变法,导致的靖康耻。
这两种说法,好像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首先王安石变法的失败,那是必然的,这一点基本没有什么逆转的可能。
失败的原因很简单。
你看看他要变的都是些什么。
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
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
前六种利于民,后三种利于军。
最后还有一部改科举的法令。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