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庶之,富之,教之(2/3)
文武百官再次对视一眼,随即便一起拜道:“陛下仁德!”
凭心而论,窦武也好,胡广也罢,朝堂上文武百官就没有一个人赞同刘宏所谓的“无论爵、庶”。
但是!
无论文武百官的心里有多么反感,有多想搞废“广建社学诏”,表面上却不得不拜服于刘宏的仁德。
因为,在“清流”这个词喧嚣尘上之际,整个大汉都变得有些魔怔。
而刘宏这道“广建社学诏”,正好能在最大程度上让在朝的文武百官们获得清名、善名。
至于能不能真的广建社学,能不能真的让贫苦百姓家里的孩子也去读书,这些重要吗?
打量了群臣一眼,刘宏的心里不禁暗自冷笑两声。
其实刘宏的心里很清楚,这道所谓的“广建社学诏”,在短时间内很有可能会以一种面子工程的形式而存在,根本不可能落实到实处。
不过没关系。
因为刚刚登基御极,手底下可用人手不足等等乱七八糟的原因,自己根本不可能跟朝堂上的这些老狐狸们玩什么“天窗效应”,更不可能像乌鸦一样直接掀桌子。
除非自己也想跟大行皇帝刘志一样,莫名其妙的死在女人肚皮上。
但是,自己可以跟他们玩“破窗效应”。
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只要“广建社学诏”明发天下,同时建立起那么一座两座社学,原本世家大族牢牢把握住读书权乃至于出仕途径这事儿就算开了个口子,而且还能让自己在士林和民间的声望得到进一步加强。
等什么时候自己真正牢牢把控住军权,剩下的事情自然就可以慢慢跟他们玩,想玩天窗就玩天窗,想玩破窗就玩破窗,大不了就直接跟乌鸦一样掀桌子。
……
等到登基大典的朝会散去之后,刘宏便直接去了长乐宫。
等刘宏吃过一些糕点,又喝过姜汤暖身,窦太后才笑着问道:“天子,我倒是很好奇,你为何要选择陈蕃为太傅?”
刘宏先是一怔,随即便反应过来。
窦太后其实并不属意让陈蕃为太傅,但是因为让陈蕃为太傅这事儿是自己这个天子提出来的,所以窦太后也没有反对,而是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