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马特乌斯名扬世界(4/7)
晚上回去的时候,激动而又意犹未尽的马特乌斯先,编辑了一个五分钟的小视频发回国内——“美食之都和幸福的华夏人民!”
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短视频在油管和tiktok上引发了数千万的浏览量,让很多人对华夏美食和人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第二天上午,马特乌斯和唐黎已经出现在郑市街头,这个城市几天前遭受了历史最大暴雨袭击。当他们抵达的时候,大部分的街道和公共场合已经开放,大批的市民们自发地在各个灾情比较严重的区域,义务帮忙清理杂物和清扫街道垃圾。
他俩在一处地势比较低的小区附近停下来,这里的市民志愿者非常多。有的在帮忙排水、有的在清理垃圾,也有的帮忙推那些水里阻挡交通的车辆,还有的在帮助小区里还被大水围困的居民送东西
很多人脸上满是汗水,他们的眼神坚定而自信,似乎没人把眼前这一切当成困难。
马特乌斯这个西方面孔在旁边走动着,用镜头记录着发生的一幕幕场景。他感受到了那一道道向他掠来,平淡而又不屑的眼神。这和他在宋都夜市遇到那些热情的眼神完全不同,他甚至感受到了一丝丝敌意。
心中感觉到奇怪的马特乌斯将设备固定好,让唐黎帮忙一起邀请几个市民来接受采访时,令他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您好,我们是德国《图片报》的记者,想采访下您这次郑市受到水灾的情况和您自己的感受?”马特乌斯和唐黎一起走上去,唐黎客气地询问路过的一位年轻市民。
“德国媒体啊?抱歉了我没有时间,我还要去上班。这里肯定得不到你们想要的答案和回答。”那个明显是一位白领的青年,上下看了他俩几眼,报以蔑视的眼神匆匆而过。
“这位先生,您能接受下我们的采访吗?”
“没时间!还有很多市民还被大水困着呢,我作为志愿者还要给他们送生活物资呢。你们西方媒体习惯了颠倒黑白,从来就不会说什么真话!”一位大叔提了提手中的装满东西两个大塑料袋,不屑地回答道。
“这位女士,这次水灾听说前所未有,您能给我们讲述一下您个人或者看到的一些损失情况吗?”几个五十多岁的退休阿姨,手里拿着大型的竹扫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