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3/5)
段顽劣的笑话:我们班有一个年纪比我们大不少的女孩子,小学时是我们班个子最高的,到了初中就没长过个子,她的眼睛非常小,一条缝的那种,于是那些牛鬼蛇神的调皮男生给她起了一个外号“眯呀”(当然,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由于她比我们大,自然会比我们早熟(说实话,青春期的孩子对于爱都开始有了懵懂的情愫和向往),她有写日记的习惯,已记不太清楚到底是谁(隐约记得是小英—也是我后来的好友之一,现在却没有了她的消息……)把眯呀的日记趁她不在偷看了,于是那段文字便流传至今,在记忆里无法抹去,日记中写到“这么帅的彭老师拿起了一把琴,弾了一首歌,叫卡死你的温柔……。就这样我们全班瞬间凌乱了……,以至于再往后许久的日子里,眯呀的心里都是不能释怀的一个心结。这就是青春的无知和放肆,不知好与坏,不知是与否。
(二)
让我们班在学校文艺界一举成名的是一个参赛舞蹈《聪明的一休》。这部日本的动画片是我们这个年代的孩子不能忘怀的一部很有名的益智动画片,一个小皇子被贬到寺庙里,善良聪明机灵坚强快乐阳光,一个孤独的孩子,在逆境中成长,唯一给他作伴的是妈妈送给他的小木偶(晴雨娃娃),他会跟它说话,看着它想念妈妈。我们的那个绝版舞蹈之作源于这部剧,受益于我们班的刁蛮小公主东东,她的母亲是厂直属幼儿园的园长,在厂文艺汇演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们表演的舞蹈就是根据这部剧编排的舞蹈,音乐就是这部剧的主题曲《聪明的一休》。这样的一支舞蹈,适龄的我们表演起来比那些大姐姐们更加灵活生动俏皮,加上由于班级向来严谨的作风,连踢腿的动作、高低、幅度,甚至从侧面看,十二个人的配合都天衣无缝,和则一人,分则个体。2005年春晚的绝作《千手观音》,够震撼吧?《一休哥》当时在全校就是这个效果。后来还应邀参加了当年的厂春节游园节目及团拜演出,“咯叽咯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我们爱你,咯叽咯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一休哥……,嗨,到这里吧,就到这里吧”。这是一个班级的荣耀,这是老师们的骄傲,多年以后的回首,不变的只有残留的记忆。
湘西是山区,一座大山连着一座大山,解放战争的时候,湘西剿匪剿的是一代革命先烈的鲜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