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纷纷投靠(请支持的读者朋友投出月票,推荐票,非常感谢。)(3/4)
又都是文官体系中人,岂不是更近?
实则不然
臬台大人主理的是一省刑狱,诉案及官员贪赃枉法等事宜,含金量并不比金陵知府高多少,实权和油水更是大大不如。
再加上吴维成大人空降下来,连個合用的人手都没有。
若非郑国辉这样的地头蛇一力支持,两相呼应,想要把布政使遏隆弄得灰头土脸,基本没多大可能。
曹玉成看的很清楚;
这个郑国辉将军有胆色,有魄力,有野心,关键还年轻,未来几乎无可限量。
金陵知府可是牧民官,在往上除了镇抚大员,可真没什么官员能看在曹玉成的眼里。
放在满清朝廷早、中期,别说正三品的金陵城守尉,就是一品二品的总兵和副将,在金陵知府的面前也都不够看。
走郑国辉的路子,就是向郑国辉赤裸裸的示好。
聪明人话不用说透,在送走了金陵知府曹玉成之后,郑国辉摸了摸袖子里面的书札,满意的笑了。
临行之前
曹玉成又送上了一万两银票,郑国辉略微客气一下,便笑纳了。
有了这个开始,下面常州府及各县的知县大人,都会纷纷前来拜见,奉上程仪帛金。
这是重新站队的必要之举,要不然,区区一个七品知县呈文具名,显然是不够的。
满清朝廷官场的交往,向来是银子开道。
郑国辉前往京师一行,给礼部尚书福珠洪阿就准备了十万两白银,不是银票而是实物,这仅仅是五个月私盐生意的例银。
没这么多银子,人家凭啥花费偌大的力气保郑国辉,吃饱了撑的吧?
果不其然
接下来的几天,位于鼓楼的宅邸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各地府县官员纷至沓来,动辄是数个马车地方特产,还有私下奉上的程仪帛金,狠狠的肥了一波。
一片忙乱中,郑国辉接到了按察使司大人名贴,言及过府拜会云云。
看样子
是吴维成大人迟迟不见郑国辉主动拜见,终于认识到在江南的这块地面上,谁是真正的地头蛇?
郑国辉看到名帖,嗤笑一声便丢在旁边,继续端起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