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殖民伊始(4/5)
头万绪一时间难以展开。
将军大人用作万世之基业,岂能马虎?
好在郑守信南下时,将军大人给配备了不少识文断字的读书人,仅秀才就有几十个,还有两个举人出身的幕僚。
能工巧匠自然也不能少,相关的城市规划需要集众人之所长,最后才能拟定而出。
南下之前
将军大人曾经与郑守信单独谈过,南洋的城市日照充足,雨水丰沛,多似华夏南方羊城,佛山等地,务必要做好城市排水设施。
借鉴欧洲经验,就是在城中街道下面掘出壕沟,以砖石砌出穹洞,连接成网,由高至低顺势排出积水。
考虑到营建所需,当务之急是建立十多座砖窑。
今后无论是建立城池防御,营建城中砖石屋宅,下水道管网设施,还是修筑桥梁等等,都少不了用砖。
两人商议了一会儿
决定将土著女人分配和苦役营设立同步推进,优先平整城市内道路,那些碍事的窝棚和茅草屋当拆的拆,当平的平,迅速的涤荡一空。
先把城内二十米宽的十字大道框架拉出来,其他道路建设陆续推进,力求在一年内让整个城市焕然一新。
先行拨出苦役营的千余人,在华人师傅的指挥下营建砖窑,另拨出千余人营建炭窑,木材烘干窑,石灰窑等基础设施。
建立砖场,伐木场,采石场等等,驱使苦役采石重建码头,这都是大工程。
现今的三宝颜码头是深入海中的木质栈桥,经历两百多年的风吹日晒,早已经不堪使用。
新码头建设需要提上议事日程,就在老码头的不远处,计划用采来的山石砌筑,至少要驱使三至四千名苦役壮劳力才行。
钱江随即提出
需要在三宝颜的环抱型海港两侧的高地上,修建石砌的坚固要塞,今后用于设置炮台,抵御来自海上的侵袭。
这么一来,工程可就大了去了。
区区三四千名土著苦役哪怕干累死,也完不成如此数量的大型工程。
“怕什么?没人的话就去乡下抓,三宝颜周边土著乡村有十多万人,这个活儿军方接了,保证把郑大人需要的苦役犯劳动力带回来。”钱江此时信心满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