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这破车还得造(2/7)
业务赚钱。
……
卫筱从身后的书架掏出几本书,绞尽脑汁回忆着自己的毕生所学。
当前的新能源车市场是完全同质化市场。
买家和卖家都很多。
参与者都无法影响产品的价格。
所在这种市场条件下,厂商的策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情况。
所谓的短期,就是在固定时间内,固定成本没法改变。
但长期就不一样了,长期是完全可以变的。
长期来看,所有的成本都能变,即使是厂房和机器这种固定成本,长期也完全有时间变卖或者添置。
这样的话,决策逻辑就变的多样化了。
第一种情况,假如产品平均单价大于产品平均固定成本加产品平均可变成本,那肯定就是盈利的了。
产品卖一件就能赚一件的钱,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无论短期还是长期,任何一个资本家都没理由拒绝。
第二种情况,假如产品平均单价等于产品平均固定成本加产品平均可变成本,也就是所谓的盈亏平衡。
那短期来看,由于固定资产很难快速变卖,不管生产多少,这部固定成本就像是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继续生产,至少能覆盖所有成本。
长期来看呢,厂商完全可以在这个时候从容退出,金盆洗手,但是理性的资本家不会这么干,因为一旦他退出后,之前市场的这种供需均衡状态就被打破了,原本由他来满足的这部分市场需求,突然就没有了相应的供给,那么会发生什么事呢?
对了!
产品会涨价。
涨价之后,这个行业会由原本的盈亏平衡变为盈利,就相当于献祭了我自己,成全了竞争对手,那不如继续生产,保持市场均衡,等到技术进步,成本降低了,大家都有钱赚了。
第三种情况,假如产品平均单价大于产品平均可变成本,但是小于产品平均总成本
虽然我卖一件配件,但是产品单价还是可以完全覆盖平均可变成本,而且还能覆盖一部分的平均固定成本
那么短期看,厂家还是要继续生产的,否则损失的就不是平均固定成本的一部分,而是全部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