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西夏(3/37)
衰落,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朝,并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八月攻灭西夏,元太宗六年(1234年)三月攻灭金朝,完全占有华北。在西方,蒙古先后发动三次西征,使蒙古帝国称霸欧亚大陆。元宪宗九年(1259年),元宪宗蒙哥于征伐宋战争去世后,领有汉地的四弟忽必烈与受漠北蒙古贵族拥护的七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而发生战争,最后于至元元年(1264年)由忽必烈获胜。忽必烈于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这场战争让蒙古四大汗国先后脱离于大汗忽必烈的关系,直到元成宗时期才名义上承认元帝为大汗。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攻灭南宋,统治全中国地区,结束自唐末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宋夏战争
宋夏战争是发生在北宋时期西夏和北宋之间的一系列战争。北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北宋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写信通知北宋朝廷,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可是北宋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李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从此,长达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战争全面爆发。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不过,后来到了宋神宗、宋哲宗统治时期,宋夏之间又爆发了战争。宋夏战争断断续续,依照北宋在位皇帝的顺序,将仁宗时期与西夏的战争归为第一次宋夏战争,英宗时期为第二次宋夏战争,神宗时期为第三次宋夏战争,哲宗时期为第四次宋夏战争,宋徽宗时期为第五次宋夏战争。
灵州之战
灵州之战发生于北宋元丰四年(西夏大安七年,1081年),在宋与西夏的战争中,宋发40万大军,五路出师,大举进攻西夏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等地区的作战。此战,宋五路大军无主帅,缺乏统一指挥,长途奔袭,粮饷不继,以致失败;西夏军采用纵其深入、先疲后击方略,大败宋军。
晚唐、五代、宋、金时期西北存在的势力
共14个词条91万阅读
归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