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二)(3/8)
搀扶下,悠悠然走上湖岸。
山水清秀的浮山,坐落于皖江北岸。南临白荡湖,西邻菜子湖,望九华,靠滔滔江水,浑然一体。
远望,若轻舟浮于水面。
烟云袅袅,更添几分仙家气度。
事实上,这浮山也是道家三十六洞天之一。有大小洞穴五百余处,奇峰、怪石、巉岩、幽洞,构成了浮山四大奇观。
如今,浮山归属舒州治下。
而舒州行军总管,正是李言庆昔日部属苏定方。
李言庆在七月时便得到了消息,李渊已决意将他召回长安。
这也是他早就预测到的一个结果,李渊不可能放任他在岭南做大。更何况,他名义上是安南大都督,治所不过容桂粤西地区。可实际上呢,安南都督府已涵盖了整个岭南,更把云贵地区一并纳入治下,同时又勾连巴蜀,遥控川西南等地……任何一个君王,都不可能坐视不理。毕竟这势力范围太大,将东南西南全都掌控手中。如果李言庆要造反,他可以凭借手中大军,在最短的时间里夺取两湖和江右,占领巴蜀之后,顺势挥兵关中。
哪怕李言庆是宗室,李渊也不可能不心生顾虑。
不过,这也正是李言庆所期望的结果……
长安的风吹草动,李言庆虽远在岭南,却事无巨细,了然于胸。
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冲突,自然也是他所期望的结果。两位皇子之间争斗的越是厉害,也就预示着李言庆的机会越大。所以,在收到李渊的敕令后,李言庆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在他眼中,如今返回长安,正是好时机……
想必长安城里的那些老大人们,也厌烦了这没有止息的争斗。
从裴世矩的言语里,李言庆也探听清楚,李渊无意继续平衡之术,而朝中大员同样也不想继续争斗下去。毕竟李唐江山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危难重重……吐蕃人的崛起,频频越境袭扰;突厥人在颉利可汗的带领下,也逐渐恢复元气,南望中原,虎视眈眈。
此外,尚有吐谷浑蠢蠢欲动。
而辽东地区,高句丽虽然已经衰弱,却仍有靺鞨、契丹等异族,始终怀有狼虎之心。
就连新罗百济,也表现出不安分的势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