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老虎窗(2/5)
行去通北路的市场买菜,或是打部“差头”去五角场看个电影,但更多的是骑着凤凰牌自行车奔向各条弄堂里的家。
只要进了弄堂,就仿佛回到了“另一片”专属空间,过街楼两侧的厚重砖墙将喧嚣拒之门外,视线却能透过底层商铺的开档窥得内里的烟火气息。
总弄是每条弄堂居民们的公共活动中心,皮匠摊头、电话亭子、杂货铺、马桶间等等生活设施一字排开,再往里走便是半私密的支弄,由前后住宅围合,“安全”且“隐蔽”,是乘风凉的专属场所,也是邻里关系的温床。
除了聊天,乘风凉的人还喜欢四处打量,管管别人的闲事,特别是有不熟悉的生面孔走过,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周清茹第一次跟着表叔周学根走进新康里的时候,就成为过“万众瞩目”的焦点,他们摇着蒲扇,从竹排躺椅上坐直身子,交头接耳,发表着自己的见解。
“啥地方来额小居头,麻相哈好。”(哪来的小丫头,长得这么好看。)
“是阿根一拉阿哥窝立相额小恁,刚以后就登了阿根额的了。”(是周学根哥哥家的小孩,说是以后就住在周学根家里了。)
周学根住在119号,这是栋单开门的老式石库门建筑,总共住了四户人家,比起新康里动辄一个门洞七八户甚至十几户的居住条件,已经算是相当优越的了。
从大门进去,入眼便是一座天井,天井连着门楼,上接雨露,下接地气,方寸之间,四季轮回。
迈过天井,就能进入建筑的内部,首当其冲的是客堂间,这里住着一位宁波爷叔,七十多岁的年纪,喜欢看京剧沪剧。
爷叔虽然年纪大了,但脑袋却还没迟钝,他很是喜欢周清茹这个懂事的姑娘,经常会煮好芝麻猪油汤圆,然后托租住在后客堂的“长脚”他女人送上楼。
长脚和他女人是典型的苏北人,两夫妻在平凉路的菜场弄了个卖鱼的摊头,每天起早贪后,只要是闻到一股浓重的鱼腥气,大家就知道是长脚回来了。
沿着后客堂门外的走廊再往里走,便是烧饭煮菜的灶披间,多年的烟火将其熏得黑不溜秋,因为是公用,所以每每到了饭点还要争抢“使用权”,这当中所发生过的“勾心斗角”,恐怕讲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