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有蝉鸣(3/4)
尽地主之谊。
故人盛情邀约,自是没有拒绝的理由,放下行李后的杨守安和周清茹马不停蹄,按照小书记给的地址到了一家经营巫山纸包鱼的小饭馆。
“哎哟,真认不出来了,记得刚移民的时候你们都才那么大一点,一晃眼这都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初的小娃娃已经是跨国企业的大老板啦。”
一开始两边谁都没认出谁,最后还是靠着电话才找准了人,小书记今年也已经五十多了,两鬓满是白发,杨守安花了好久才把他和当年码头上指挥移民登船的那个年轻干部联系起来。
“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安茹服饰还只是刚刚起步,我们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倒是您现在已经是整个巫山的父母官了,还把新县城发展得这么好,我们应该多向您学习才是。”
为了让这场会面不至于过于尴尬,杨守安在来的时候就已经托市里的熟人了解了下小书记的情况。
知道了现在的小书记是巫山县的县委书记,多年来扎根在当地,务实勤恳,成绩卓越,深受广大老百姓的爱戴。
其实以他的学历和工作能力,本不应该在巫山这么个小地方原地踏步,这些年其实组织上也多次考虑提拔重用他,但都被小书记自己拒绝了。
杨守安多多少少能猜到些原因,当年老书记的牺牲对小书记的影响颇深,而老书记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带领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如今小书记自己也已经成了老书记,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大宁河边的土地,二十年如一日地践行着年轻时候的愿景和诺言。
当看到小书记选了这么家烟火气十足的朴素小店来“招待”自己;当看到店里的食客会像和老朋友打招呼那样一口一个“书记好”;当吃完饭烤鱼店的老板梗着脖子死活不肯收饭钱;当散步时小书记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县城新的发展成果。
杨守安就已经知道,当年老书记果然没有看错人,那个说话总是文绉绉的年轻人真的用行动,为巫山峡边的老百姓们带来了安稳富足的生活。
“现在的县城长高了,从以前的七十三米到如今的一百七十五米,也长壮实了,比老县城足足大了七倍有余,但你们看看这些街名、店铺名、作坊名都是老的,没办法,乡亲们都念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