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夺岛前夕的艰辛与谋略(1/3)
选择这样的配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苏英他们需要进行远航,携带的补给物资非常庞大,这与赵杰的海军陆战队的情况完全不同。赵杰的海军陆战队一万两千多人,他们仅需三十艘三千吨级的船只就可以将所有人运送到目的地。他们是从最近的沙巴港出发的,十几个小时的航程就可以到达那里。而苏英他们则不同,早在米菲联军出现失败的迹象时,刘铮就命令他们出海,已经在海上漂泊了十几天,因此他们需要更大吨位的船只来满足远航和补给的需求。这些船只不仅需要具备强大的运输能力,还要能够适应恶劣的海况,确保人员和物资的安全。
对于一支由两万人组成的部队而言,他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基本需求,如食物、饮水、卫生设施等,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幸运的是,他们很快便发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小岛,并在这些岛上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隐蔽之所,得以在那里进行休息。潜艇在夜间通常会上浮至水面,以便进行必要的休息和维护工作。即便是在白天,潜艇上浮至水面也通常不会遇到什么问题,因为岛上的日本侦察机很少执行侦察任务。在他们看来,由于没有来自美国的直接威胁,且关岛距离华夏相当遥远,他们认为这里不会受到任何人的威胁。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华夏的精锐部队已经悄然潜伏在这个区域,准备随时发起行动。
这些无名小岛虽然面积不大,但岛上覆盖着茂密的植被。遗憾的是,岛上缺乏淡水资源,因此没有渔民会来到这里,倭国的军人也未曾巡逻至这些偏僻之地。队员们并不清楚米菲联军的具体投降时间,因此他们只能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他们在山坡下建造了小型的水坝,以收集雨水。他们带来的棉布每天都会铺在光秃秃的岩石上,以收集夜间的露水。他们甚至使用了原始的蒸馏方法,以确保能够采集到足够的淡水。在十多天的时间里,队员们尝试了所有可能的采集淡水的方法,目的就是为了保持部队的战斗力,避免因缺水而导致的非战斗减员。
当然,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在米菲联军投降的当天夜里,队员们像庆祝节日一样欢庆,终于可以离开这个让他们头疼的地方。
米菲联军投降的当晚,他们仅用几个小时就驶出了超过一百海里的距离,抵达了距离关岛大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