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就是金银(2/3)
出自己的疑问:“先生,正如您所说,大明并没有足够多的白银,那么如何才能让白银货币化呢?”
林先生的意思他已经听懂了,无非就是让白银变得与铜钱一样,可以让百姓拿来正常交易。
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大明官方的白银储备,不能说不多,简直少的离谱。
明晚期的就不说了,先来看看明初朝廷每年的银课收入:
洪武二十三年,银课是29830两。
洪武二十四年,银课是24740两。
洪武二十六年,银课是20500两。
太祖朝总计七万五千两出头。
永乐年间倒是好多了。
别问为什么不提建文,建文一年朝廷银课八千两,跟闹着玩似的。
可即便到了马上皇帝永乐帝,二十二年间地方银课收入,也只有不到500万两。
排除掉有官吏贪墨的情况,那只能说明这些官方银矿确实没有多少白银,大明本土的白银匮乏程度可见一斑。
“注意,我说的不是让白银货币化,白银的货币化,本就是时代的趋势。”
林煜笑着摇头说道:“不知道你们曾经在外面关注过没有,底层百姓先不提,实际上真正的上层权贵、富商在做大宗交易的时候,往往更愿意使用金银,而非是宝钞。这其中固然有宝钞在迅速贬值的因素,同样也有金银正在逐步向市场流通的原因,而且主要流入市场的也都是白银。”
“说白了,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关键概念,即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就是金银。”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就是金银?”
朱瞻基轻声念叨一遍,只觉得这句话颇有玄机,让他感受深刻。
林煜点头说道:“白银黄金天然就比黄铜更适合作为货币,因为它们比黄铜稀有,价值更高,也更为精美好看。就算现在大明维持现状,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的白银也会以一种缓慢的趋势,逐步流入市场交易。”
“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政局渐趋稳定,市场经济必然会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市场要发展,就绕不开货币的问题。大明当前采用的铜钱、宝钞并行制度,前者不利于大宗交易,携带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