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察异费解敬德虑(1/6)
文城郡。
上万唐军兵临昌宁城外。
昌宁城的汉军主将,原本是黄君汉,前阵子被调到龙门,总督龙门、柏壁、正平一线防线后,城中留守的主将换作是了张夜义。张夜义是黄君汉的老部下了,早在瓦岗时,他就在黄君汉部中为军头,——李善道与他亦旧相识。这么几年下来,张夜义如今已然是身经百战,沙场老将,然登临城头,望到城北铺天盖地的唐军兵士、如林的旗帜,他亦登时为之心惊。
“速报黄公,唐军来犯!请黄公赶紧遣援。”一边部署守城事宜,张夜义一边趁唐军初到,尚未围城的时机,急令亲信吏员出城,赶往南边百余里外的龙门向黄君汉告急求援。
战鼓声声,铠甲耀眼。
在那掀起蔽日烟尘、如似汪洋大海,布满远近野上,惊飞起不知多少鸟雀的唐军部中,一杆杆唐军大将的军旗迎着风飒飒招展。张夜义按着城楼的扶栏,眯着眼,细细辨认,——看见了李世民的大纛,看见了“左领大都督”、“右领大都督”的将旗,柴绍、长孙顺德、史大奈、侯君集、梁实等等各部唐军的旗帜尽在其间。唐军,竟然是主力毕至,倾巢来攻?
此是欲以雷霆之势,攻拔昌宁!
张夜义汗水涔涔,第二道军令下达:“系乃李世民亲率主力来攻,乞黄公、大王速援!”
……
却张夜义的求援军吏,不惜马力,奔向龙门的同时。
另一支唐军,偃旗息鼓,正沿着黄河西岸,向着北方行进。
这支唐军前骑后步,骑兵数千,步卒两万上下,不算随军民夫,总计兵马将近三万。行在队伍中,向左远望,是望之无尽的黄土高原,向右瞻顾,越过滔滔大河,是连绵的吕梁山脉。
仲夏的日头,尽管傍晚,仍然颇是炎热。
驰在长达十余里的行军队伍最前的,是一队百余数的骑兵。他们簇拥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未有着甲,胯下良马,马边携挂着弓矢,——弓是大弓,按后世计长单位,长约两米;箭是大箭,每支箭长约一米五,箭尾配着四支远超标准大小的白色雕翎,这弓、这箭,却俱特制,非等闲人可以用之。这个年轻,不是别人,神貌俊武,意气昂扬,可不就是李世民!
“阿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