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军队调整(2/5)
首先起身的便是王老五。
他虽然智谋不如司马先生,聪慧不如苏灿,但胜在精力充沛,又万事鞍前马后为叶渡处理,大家对他还是颇为尊重的。
王老五如今也褪去了羞涩,一开口便滔滔不绝地说起,最近新吸纳的流民,以及俘获的这些百姓的安置问题。
这些人肯定不能分配到各地之后,叶家就对其不管不问了。
如何安顿好,粮食的发放,零散代工的任务,农具分配,这些都需要有一个章程。
此外便是大军外出一个月有余,文武班子随军,积攒的事物非常多,尤其是北方各地的商旅前来贸易,有些碍于战争的缘故,暂时住下,没有敢下订单,如今选择连夜拜见。
此外便是坞堡的修复问题。
此次梁山贼进攻清河,坞堡起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不能给敌军造成多大的损伤,但是确实拖延了对方进攻的时间,大家都提议重新修建坞堡。
如今朝廷威严尚存,修建城池一般大小的坞堡,肯定不现实。
但是沿着官道修建小型的军民两用的坞堡是必须的,而且修建坞堡,可以顺带安置百姓,实行以工代赈,给更多人以活路。
不过这些都算不上真正的大事。
真正的大事,还当属于靖安府和少年营的后续处理问题。
按照朝廷规定,以及叶家本身的规划,靖安府是每个月大训两次,没有特殊情况,战争结束,这些名义上是府兵的军队,也是需要回到自己驻地。
处于一种半农半兵的状态,日常的训练则在各自的驻地进行。
除了少年营是完全脱产之外,其他的兵士都是如此。
尤其是这一战结束之后,各地的农田损坏严重,需要大量的农民回复生产,这些靖安府的兵士,如果继续脱产,对今年的影响肯定不小。
然而,在这件事情军中产生了严重的分析。
军中有一部分人,以张大隗为首,想要直接全军脱产,将军队与生产脱离出来,将靖安府真正的打造成一只随时可以外出作战的军队。
叶渡也有这个想法。
府兵的模式,确实可以降低维持成本,但是一旦遇到战事,跟大乾王朝一样,需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